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官话
中国北方的官话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京官話,又稱北平官話,是中国北方的官话方言。它有四个声调: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古清入声分别派入这四个声调,但入上声的字较东北官话少很多[1]。
Remove ads
歷史
北京原有元大都語音,明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南京北調40萬人(超過北平原有人口)入北京,使得北京方音與《中原音韻》、《洪武正韻》混合,舊北平話逐漸演變形成了北京話。1728年,雍正設“正音書館”,以北京官話為準,以後北京官話逐漸與南京官話分庭抗禮,成為中國官場的標準語。有人也稱之為北方官話,和被稱為南方官話的南京官話相對應。1913年,出現基於華中韻白的老國音與基於華北北京京白的新國音,經歷「京國之爭」,北京官話成為现代标准汉语的藍本。
划分与特征
北京官話共分两片,其中京承片又可再分成两小片[2]:
- 京承片
- 朝峰片:辽宁朝阳市以及内蒙古赤峰市。阴平调值(33)比京承片低,中古清入声字读作上声的字例也比京承片多,呈现东北官话-北京官话过渡區的特点。考虑到朝峰片能够准确区分[ʈ͡ʂ ʈ͡ʂʰ ʂ](zh, ch, sh)和[t͡s t͡sʰ s](z, c, s),因此仍归为北京官话。
此前新疆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地区劃有石克片(又稱北疆片),今劃入蘭銀官話北疆片。這些地方的漢族多為1949年後從內地遷往新疆的移民,當時語音接近普通話,因此定為北京官話石克片。但現在這些地方的漢族居民多在新疆出生,語言已帶有北疆口音,因此劃為蘭銀官話北疆片[3]。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