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山澤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山澤蟹(Geothelphusa boreas)是十足目溪蟹科澤蟹屬的一種淡水蟹,目前僅知分布於台灣[1]。
Remove ads
物種描述
頭胸甲呈橘色,寬大於長,表面平滑。前側緣線明顯且佈有不明顯顆粒,無外鰓齒(epibranchial tooth)。雄蟹雙側螯足不等大。步足腹側具有兩道棘線[1]。
本物種在形態上與達觀澤蟹(Geothelphusa takuan)和大里澤蟹(Geothelphusa tali)最類似,且在分布上彼此毗鄰[1]。鑑別這些物種的方式必須依賴第一生殖足(G1)。大里澤蟹的近端節(subterminal segment)較直,達觀澤蟹及北山澤蟹則向內彎曲。達觀澤蟹的近端節外側緣通常有明顯齒刻,北山澤蟹則通常無齒刻存在[1]。
分布與生態
目前已知分布於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的北端,並延伸至蘇澳大坑橋、神秘湖、銅山一帶。主要分布於海拔740-1800公尺處。喜好棲息於攝氏15-19度左右的水域[1]。
命名
種小名「boreas」源自希臘文,為北方之意,乃因本物種分布於台灣中央山脈北端[1]。
發現過程
1994年,台灣中央大學教授施習德於宜蘭福山植物園初次採集到本物種,在經過形態特徵與分子證據的比對後,確認為台灣新種淡水蟹[2]。2021年,澎湖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施志昀、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與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系助理教授毛俊傑於《動物分類學》(Zootaxa)發表此一物種[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