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土家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土家语中國土家族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或列入土家语支。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使用人口数量估计在8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兼用汉语,单一土家语使用者很少。分有南北两种方言,因历史阻隔而不能互通。没有法定文字,但有一种拼音文字基础教育领域小范围应用。

事实速览 土家語, 母语国家和地区 ...
Remove ads

名称

北部土家语分布地区广阔,各地自称略有区别。其中靛房方言称本民族为/pi35tsi55kʰa21/,其中/kʰa21/是表宗族族群后缀/pi35tsi55/的含义则还没有科学的解释;称本民族的语言为/pi35tsi55sa21/,其中/sa21/指“”。[4]:30,178,187[5]:16

南部土家语方言称本民族为/m̩21dzɿ21/[6]:198

土家人在使用汉语时,称本民族的语言为“土话”,称汉语为“客话”。[7]:129

分布和人口

根据1986年出版的《土家语简志》,土家语分布在湖南湘西州永顺县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湖北恩施州来凤县宣恩县四川涪陵地区(今属重庆)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此外,根据各地民族识别调查资料,在当时,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桑植县常德市石门县;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咸丰县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贵州铜仁地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地亦有土家语分布[4]:112

而新近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使用土家语的人口仅分布在湖南湘西龙山县南部、保靖县北部、永顺县西南部、古丈县西北部和泸溪县潭溪镇,此外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湖北恩施州来凤县的少数乡村还有个别使用者。使用人口大约在6.5万到10万之间,绝大多数为土双语人。[8]:3-4[9]:146,159-160

系属

土家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语言。其具体属于哪一语支,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主要有彝语支、土家语支和羌语支三种看法。

20世纪50年代,王静如首先对土家语的归属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证,认为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彝语,可以归入彝语支[10]

1986年出版的《土家语简志》认为,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从基本词汇看,不接近彝语支,跟藏语支景颇语支也有较大差异,无法归入其中任何一个语支。[4]:162《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语言学名词》都谨慎地认为土家语“语支未定”。[11][12]

1989年,戴庆厦等人提出了新的藏缅语言系属分类法,在藏缅语族南部语群下建立土家语支,只包括土家语一门语言,并指出土家语在早期与南部语群的缅彝语支关系密切,后来因长期受到汉语影响,在许多特征上与缅彝语支越来越不同,最终形成了独立的语支。[13]这一观点得到了其他一些研究者的赞同。[14]:5[9]:7

2003年,何天贞通过同源词、语法等的深入比较,认为从发生学关系上来看,土家语属于藏缅语族羌语支,是羌语支中最早分化出来、音系简化最严重的一门语言。[15]

方言

土家语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为南北两种方言,相互之间基本上不能通话。词汇上,基本词汇相同的只有8%,有对应关系的有27%,完全不同的有65%。

北部土家语主要分布在龙山县保靖县永顺县古丈县四县交界处的酉水(及其支流洗车河猛洞河)一带 。来凤县百福司镇残存的土家语也属北部方言。绝大多数的土家语人口都使用北部方言。有学者将其进一步划分为龙山土语和保靖土语。

南部土家语仅分布在泸溪县潭溪镇,使用者只有2000人左右,孤悬于周围使用苗语的村落之中。[6]:1-2[14]:152[7]:102

龙山县土家语使用区域主要在洗车河周围。田德生(1986)研究的是龙山县靛房乡方言。叶德书描写的是龙山县苗儿滩镇星火村方言。[16]彭勃描写了永顺县方言。[17]Brassett调查的土家语数据主要基于龙山县他砂乡方言,也有一部分基于坡脚乡、靛房乡方言。[18]戴庆厦描写保靖县仙仁乡方言。张军(2006)描写龙山县多谷村方言和泸溪县婆落寨的南土家语方言。[19]

Remove ads

陈康 (2006)

陈康 (2006)[20]:152

  • 北部土家语
    • 龙山土语(内名:pi35tsi55 kʰa21或Bifzivkar)-分布在:
      • 龙山县:贾市、咱果、苗市、坡脚、猛西、他砂、水坝、官平、内溪、干溪、靛房
      • 湖北来凤县:卯洞
      • 永顺县:勺哈、列夕、对山、高坪、太平
      • 古丈县:茄通、田家洞
    • 保靖土语(内名:mi35tɕi55 kʰa21或Mifqivkar)-分布在:
  • 南部土家语-分布在泸溪县潭溪乡下列村:[6]
    • 下都(土家语:tsʰie21 bu21或Cirbur)
    • 铺竹(土家语:pʰu33 dzɯ33或Puzzu)
    • 波洛寨(土家语:bo33 lo33 tsai31或Bolozaif)
    • 且己(土家语:tsʰa33 dʑi35或Ciejif)
    • 下且己(土家语:tsʰa33 dʑi35 a21 di35或Ciajifafdif)
    • 大波流(土家语:tsʰie21 55 pʰo21或Cierduovpor)
    • 小零寨(土家语:tsʰie55 ȵĩ35 sa33或Ciernifsa)
    • 梨木寨(土家语:li21 mu21 tsai31或Livmuvzaif)
    • 土麻寨(土家语:tʰɯ31 ma21 tsai31或Tufmavzaiv)
    • 潭溪镇(土家语:hu33 33或Huduo)
Remove ads

杨再彪(2011)

杨再彪报告称,土家语分布在34个镇约200个行政村的500余个自然村中。[21]:4北部土家语内名为pi²⁴tsɿ⁵⁵kʰa²¹,南部土家语内名为mõ²¹dzɿ²¹[21]:15杨再彪的田野调查覆盖了北部土家语靛房、小龙热方言,以及南部土家语且己方言。

  • 龙山县(东南;15镇):洗车河镇、隆头镇、苗儿滩镇、靛房镇、洛塔乡、干溪乡、猛西乡、凤溪镇、坡脚乡、他砂乡、内溪乡、贾市乡、岩冲乡、长潭乡、里耶镇
  • 永顺县(西部;5个镇):对山乡、和平乡、西歧乡、首车镇、勺哈乡
  • 保靖县(西部及东南部;10个镇):
    • 西保靖:隆头乡、比耳乡、马王乡、拔茅镇、普戎镇、昂洞乡、龙溪乡、簸箕乡
    • 东南保靖:涂乍乡、仙人乡
  • 古丈县(西北2镇):茄通(含小龙热村ɕiao⁵⁵lũ²¹ze⁵⁵)、断龙乡
  • 泸溪县(1镇):潭溪镇(含且己村tsʰa³³dʑi³⁵/tsʰe⁵³dʑi²¹)
  • 来凤县(1镇):河东乡
Remove ads

音系

声母

北部土家语(龙山县靛房镇)的声母表如下[4]:3-6

更多信息 塞音, 塞擦音 ...
  • 声母/n//i/韵母或/i/介音前读[ȵ]
  • 声母/n//l/对立,但有合为一个音位的趋势。也有人认为/n//l/自由变体[14]:7-8
  • 声母/x//u/韵母或/u/介音前读[xɸ],在/ɨ/韵母或/ɨ/介音前读[ʕ]
  • 元音开头的音节,实际带有轻微的喉塞音声母[ʔ]
  • 浊塞音、浊塞擦音及/f/仅见于南部方言。

韵母

北部土家语(龙山县靛房镇)的韵母表如下[4]:6-10

a o e ai ei au ã
i ia iu iau ĩ
u ua uai uei uẽ ũ
ɨ ɨe ɨu
  • /i//ts//tsʰ//s//z/声母后读[ɿ]
  • /e/在零声母后读[e],与其他声母相拼有明显的介音/i/
  • /ɨe//k//kʰ//x//ɣ/声母后读[ɨɘ]
  • 另有元音/ɪ/,可以黏附在其他所有韵母之后,用来表示将行体
  • 另一份调查结果[14]:9对音位的归纳与此相同,但具体记法不同,对应如下:/ɨ//ɯ//e//ie//uei//ui//ei//ɯi//ɨe//ɯe//ɨu//ou//ẽ//ə̃//uẽ//uə̃//iũ//ioŋ//ũ//oŋ/

声调

北部土家语(龙山县靛房镇)的声调表如下[4]:15-16

更多信息 调型, 调值 ...
  • 高平调有高降调的变体。在句首和句中多读高平,在句末多读高降。
  • 低降调有低平调的变体。

许多调查报告都将北部土家语的声调描写为4个,区分高平调和高降调。有学者研究后指出,对立的高平调和高降调是晚近才从一个高调中分化出来的,而且这一音变还在进行中。北部土家语周边的汉语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有高平、高降、低降、升调四种调型。因为长期的接触关系,使得北部土家语的高调产生分化,渐渐具备了辨义功能,变为高降和高平两个独立的声调。[22]

语法

语序

土家语属SOV语言,主语宾语均在谓语之前。

名词代词定语时,定语在中心语之前;形容词词组做定语时,定语在中心语之后。

状语在中心语之前,只有否定副词做状语时可以置于中心语之后。补语在谓语之后。[4]:93-102

助词

北部土家语有丰富的助词。结构助词用来标记主语、宾语、间接宾语,或用于定中、状中、述补之间,或组成特殊的短语结构。趋向助词表示动作的趋向。语气助词用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命令语气。此外还有专门用来表示时体貌的助词。[4]:74-83,92

体貌

北部土家语有丰富的体貌。在表示“动作行为”和“说话行为”的时间关系时,有下列十六种体貌,通过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附加黏着语素助词来实现(形容词只有将行体和完成体):

更多信息 例子, 土家语 ...
  • 从“说话”到“动作开始”之间相隔的时间,将行体第一级最长,即行体第四级最短。
  • 完成体第一级表示动作已经进行过了。完成体第二级表示动作已经进行过了,且动作行为已经完成。
  • 完成体第三级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且完成的状态一直持续到说话时(“柴火已经烧着了,说话时还一直烧着”)。

除此以外,还有交互体、短时体和静止体。[4]:55-61,63-64

文字

土家语历史上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首大学的彭秀模、叶德书,中央民族大学的罗安源,湖北民族学院的张伟权,先后创制了三套记录土家语的拼音文字,不过都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批准,不具有法律地位。后两者都未曾推行。只有彭、叶创制的《土家语拼音方案(草案)》曾应用于教学领域,用来编写课本,但总体上运用范围狭小,社会影响不广泛,学生走出校园后就都不再使用。[23][5]:174

叶德书 (1995)

叶德书的转写基于汉语拼音,用x、r、v、f四个字母表示声调。[24][25]

Brassett, Brassett, & Lu (2006)

Philip Brassett、Cecilia Brassett、Lu Meiyan提出了实验性的土家话拼音:[18]

更多信息 字母, IPA ...
更多信息 字母, IPA ...
更多信息 符号, 声调 ...

濒危与保护

土家语目前面临巨大的危机。以土家语为母语的人口越来越少,且老龄化趋势明显。通行地域也越来越小,湘西地区以外的土家语已基本消失。语言的结构系统也逐渐退化,语法受汉语影响而变化,固有词大量消失,让位给汉语借词。[5]:154-159

1986年,在湘西自治州教育委员会和民族委员会的支持下,叶德书在龙山县坡脚乡中心完小开展了“土家·汉双语双文接龙教学实验”。该项目利用土家语拼音与汉语拼音基本一致的特点,先教导以土家语为母语的儿童掌握土家语拼音,再从土家语拼音过渡到汉语拼音,然后利用汉语拼音教授汉语普通话。该项目一度扩大到周边乡镇,最终于1993年停止。2005年,靛房中心校和坡脚小学再度开启“土家语·汉语双语双文”教学实验。[26][5]:177-178

湖北恩施来凤县百福司民族小学的储永明,有感于土家语的濒危,从1989年开始编写土家语教材,积极倡导双语教育。自1995年开始,百福司民族小学将土家语教育引入课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并在全校开设土家文化课程。[5]:179

註釋

參考文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