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区庄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车站结构
本站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共有六層,地面為车站各出入口,周边为環市東路、農林下路及附近建築物,在E出入口站房部分的屋顶设有车站冷却塔,地上二層為车站冷站,地下一層為設備用房;地下二层为北站厅;地下三层为5號線站台層;地下四层为北站廳客流集散區以及南站廳;地下五層為6號線站台層[1]。
與5號線使用暗挖法建設站台的各站一樣,本站5號線部分使用了搪瓷板裝修車站,配色為湖綠色;而6號線部分則使用了玻璃幕板裝修,配色為首期非重點站統一的灰綠色。
值得一提的是,本站除了位於環市東路北側的北站廳為明挖外,包括兩線月台以及農林下路地底的南站廳等結構都使用了暗挖法完成[2][3]。
雖然6號線建設時需要根據國家新標準在車站內加設公共洗手間,但由於本站随5号线統一設計并同步建成,5號線設計施工時没有考慮設置公共洗手間,後期6號線建設時亦未能騰出足夠的設備區空間以設置公共洗手間,因此本站是6號線首期少數沒有站內公共洗手間的車站之一[4]。乘客可出站前往C出口鄰近的市政公廁。
地上二层 | 设备层 | 车站冷站 | ||
地面 | E出入口 | 警务室、 |
||
地下一层 | 设备层 | 车站设备 | ||
地下二层 | 北站厅 5号线 |
售票機、 非付費區聯絡通道往南站廳 |
||
地下三层 | 2 站台 | █5号线 滘口方向(下站:淘金) | ![]() | |
分离式站台 | ||||
通道连接两侧站台 | ||||
分离式站台 | ||||
1 站台 | █5号线 黄埔新港方向(下站:动物园) | ![]() | ||
地下四层 | 客流集散厅 | 来往 █5号线 █6号线 | ||
南站厅 6号线 |
售票機、 非付費區聯絡通道往北站廳 |
|||
地下五层 | 4 站台 | █6号线 潯峰崗方向(下站:东山口) | ![]() | |
分离式站台 | ||||
通道连接两侧站台 | ||||
分离式站台 | ||||
3 站台 | █6号线 香雪方向(下站:黄花岗) | ![]() |
Remove ads
区庄站现时建有2个站厅,位于环市东路北側的北站厅,以及农林下路地底的南站厅。北站厅位于地下二层,色系为湖綠色;南站厅位于地下四层,色系为灰绿色。两个站厅之间通過车站东侧的非付费区通道连接。兩個站厅均設有客務中心和多组售票机。
站厅收费区内设有多组扶手电梯和楼梯可供乘客来往于南北站厅、客流集散廳以及各自线路的月台。此外,北站厅付费区内设有一台连接5号线月台的专用电梯。另外由于车站设计的所限,6号线站台無法设置直達站廳的专用电梯,乘客如需乘坐专用电梯來往站厅和6号线月台層,只能先抵達5号线月台層,隨後再转乘另一部往北站厅付费区的专用电梯。
由于车站的特殊设计,车站站厅无论是收费区还是非收费区均没有设置商店;但会设置自动售卖机以及共享充电宝等自助服务。而本站的母婴室设于地下一层北站厅靠近前往客流集散廳的扶手电梯旁。
本站5號線月台設於環市東路地底,6號線月台則設於農林下路地底。兩線月台各自為同層的分離式月台,均以島式月台的方式排列,並通過行人通道連接。
兩線月台以及北站廳負一層都分別設有扶手电梯及樓梯連接至北站廳負四層的客流集散廳,換乘則需經過客流集散廳進行。乘客亦可通过连接两线月台的升降机进行更为直接的换乘。
两线月台上的書法站名字体也有所区别,5号线在焗漆板上采用由叶根友制作的书法字体,6号线在玻璃板上采用华文行楷電腦字体。
区庄站目前设有6个出入口供乘客进出,出入口分布于车站南北站厅以及联络通道,其中E出入口设有专用电梯以连接车站北站厅。
Remove ads
接驳交通
区庄站附近设多个巴士车站,例如位于环市东路两侧的广东工大巴士中途站,以及位于农林下路的犀牛路口巴士中途站,方便乘客转驳巴士前往广州市区各地。
Remove ads
利用状况
车站鄰近众多商業樓宇,同时鄰近广东工业大学、执信中学等大中小學校,以及少数住宅区,因此人流一直穩定。在上下学時間,很多大中小學校的師生會使用本站乘坐地铁。
6號線開通後,本站成为换乘车站,全天均有眾多乘客在本站換乘。同時本站B出口離農林下路東風東路口僅百多米,因此把區莊站的服務範圍同時擴展至東風東路口附近。
受限於6號線分離島式站台空間侷促,再加上在本站上下車的換乘客流較大,本站6號線站台在早晚高峰會較為擁擠。
自2017年6月19日起,每逢周五(含公众假期前一天)晚高峰18:00-19:00,本站實施常態化客流控制措施,以維持運營秩序[5]。
历史
區莊站最早出現在1997年的《廣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研究(最終報告)》,是當時3號線的一個中途站,位置已大致與現時相同。2003年方案中,5號線、6号线在本站設有換乘,同时区庄站成為通車時正式使用的站名[6]。
在本站建设期間,由于施工方和车站旁廣東工業大學宿舍的住户一直无法得到共識,無法順利拆迁。地铁方面只能修改车站建设方案,缩小车站明挖部分面积,原本规则形状的车站北站廳,遂更改成不规则形状。因此客流集散廳面積被縮小,無法設置扶梯連接6號線站台,只能設置兩條樓梯進行換乘。同時原定設在本站上蓋的區域控制中心(控制4、5及6號線)亦被迫取消[7]。此外,本站B出入口原設置在农林下路小学旁边的发廊,遭到该学校多数学生家长的反对。原因在于地铁出入口设置在学校范围内,會令閒雜人等聚集在學校附近。地鐵方面只能把B出口改為在犀牛路口设置。但同样遭到学生家长的反对,原因是B出入口和学校隔了马路,會令小孩上学不安全。但地鐵方面這次沒有作出任何回應。
此外在車站設計中,B出入口通道南端預留有接口,可供未來增建換乘通道,通往當時規劃途經東風路的14號線(現13號線)農林下路站。惟現時13號線農林下路站的規劃設計方案中,車站位於東風東路竹絲崗二馬路口,與區莊站預留接口的距離有逾400米的路程(沿東風東路至農林下路行走)。而農林下路站亦被定位為非換乘站,未有計劃建設換乘通道或預留接口。
2009年12月28日,本站隨5號線開通而啟用,初期仅启用北站厅以及5号线月台[8]。2013年12月28日下午,本站地下五層的6號線站台、南站厅以及A、B口隨6號線首期開通而啟用[4]。
因本站风亭改造工程施工需要,D出入口于2016年11月4日起封闭[9],2017年7月8日重新启用[10]。
2020年12月,广州地铁对本站E出入口的地面站厅及负二层的北站厅部分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在北站厅负二层北侧增设非付费区通道,以连通E出入口的扶手电梯和专用电梯,而E出入口所在的地面站厅将完全成为非付费区。改造后,E出入口可连通车站原有的非付费区,使得各出入口在非付费区内可互相连通。相关改造已于2021年1月初完成[11]。
註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