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京大学校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条目介绍南京大学的历史。
此條目過於依赖第一手来源。 |

概覽
1949年8月,国立中央大学更名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径称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調整,南京大學仅保留文理學院,并入金陵大學文理學院,调整为文理多科性大學。工科院系划出成立南京工学院,即现东南大学[3]。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發展為新的綜合大學。[來源請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國立中央大學更名國立南京大學(1962年中華民國在臺灣另行重建國立中央大學)。1950年10月,去「國立」二字,徑稱南京大學。校長周鴻經去職,梁希、潘菽先后擔任校務委員會主席、校長。
1952年7月進行的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範等院係成立南京工學院、南京農學院、南京師範學院等院校以及組建有關院校相關係科 [注 1];保留文理學院,主要併入原私立金陵大學文理學院,遷至原金陵大學鼓樓校址,成為文理綜合性大學,原有四牌楼校区由南京工学院使用[4]。 院系调整后,南京大学校名、校印不变,法人地位或校长均无调整,完整保留前身学校校印,保留历届所有院系毕业生、肄业生的学籍资料、档案、成绩单,学校档案部分在“文革”期间转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后移交南大[5]。

1956年12月,潘菽率心理係師生遷到北京組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次年郭影秋接任校長,1963年匡亞明任校長。1966年文革爆發,南京大学教学工作受到破坏,本科生停止招生6年,研究生停止招生12年。當時南京大學被稱為曾是「國民黨反動派的高等學府」、「國民黨的文化中心」。[注 2]1976年,在校師生率先發起旨在反對和結束「文化大革命」的被當局稱為「南京事件」的南京反文革運動;1978年5月,哲學系青年教师胡福明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全國范围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
1978年5月,匡亞明復任校長,1984年8月,曲欽岳任校長。1978年以來,重建、新建多個系科,逐步恢復為融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為一體的綜合大學。[來源請求]
校区建设方面,浦口校区于1993年投入使用,2009年南京大学整体搬出浦口校区并移交给金陵学院,同时仙林校区建成开学。仙林校区按规划将和鼓楼校区协作分工,成为南京大学主校区。[來源請求]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