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海郡 (中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海郡,是从秦朝唐朝,位於漢地九州域內。郡番禺县在今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Remove ads

政區沿革

秦朝平定嶺南后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南海郡下轄四番禺四會博羅龍川),另一說為六縣(番禺、四會、博羅、龍川、冽江揭陽),郡治在番禺(即今广州市),主體範圍在今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广西东南部和福建南部。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2年)冬[1],平定南越国,把原岭南三郡之地析为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设交趾刺史部。南海郡治番禺县,领番禺、中宿、博罗、龙川、四会、揭阳六县。绥和元年(前8年)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刺史部,南海郡隶交州。

孙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州分为交、广两州,南海郡隶广州,但不久就撤销了广州,永安七年(264年)又复置广州。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晋成帝南海郡一分为二,分出东官郡[2],郡治在目前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管辖八县:宝安县安怀县兴宁县海丰县海阳县绥安县海宁县潮阳县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撤销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因避隋煬帝名諱而改名番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为南海郡。户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二,下辖十五县:南海县曲江县始兴县翁源县增城县宝安县乐昌县四会县化蒙县清远县浛洭县政宾县怀集县新会县义宁县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南海郡,复置广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广州为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郡为州,南海郡又改广州。[3]

Remove ads

行政長官

本節如無注明,則出自廣東通志[4]

秦朝南海監

秦朝南海尉

南越國南海太守

漢朝南海太守

  • 吳恢,陳留長垣人,漢順帝年間在任[5]
  • 孔芝,叛,光和元年(178年)為朱儁所誅[5]
  • 孔嵩,字仲山,南陽人。
  • 倪孝悳,建安末年在任。
  • 士武,蒼梧人,交趾太守士燮弟,由燮自行任命。

孫吳南海太守

  • 鍾離牧,字子幹,會稽山陰人,赤烏五年(242年)出任。
  • 任訪,臨海章安人。
  • 劉畧,天紀三年(279年)在任期間為郭馬所殺。

晉朝南海太守

  • 鮑靚,字太玄,永嘉年間在任。
  • 王運,建興年間在任。
  • 鮑元,上黨人。
  • 袁宏,字彦伯,陳郡陽夏人,興寧元年(363年)出任[6]

劉宋南海太守

  • 陸展,吳郡吳縣人。
  • 蕭簡,南蘭陸郡蘭陵縣人,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出任,至元嘉三十年(453年)為鄧琬率軍所誅。
  • 鄧琬,孝建元年(454年)出任。
  • 垣閬,孝建末年在任。
  • 袁曇逺,大明年間在任。
  • 陸法真,吳郡人,泰始年間在任。
  • 到遁,彭城武源人。
  • 伏曼容宋順帝時在任。
  • 周仁昭

齊朝南海太守

  • 沈煥,建元元年(479年)出任,後遷為交州剌史,但因李叔獻發兵拒守,未上任而卒。
  • 蕭惠休,南蘭陸郡蘭陵縣人,永明十一年(493年)離任,遷為徐州剌史。
  • 何曇直
  • 王僧孺,字僧孺,東海郯人。

梁朝南海太守

  • 王僧孺,同上,天監初年在任。
  • 陶黔,當塗人。
  • 王勵,字公濟,瑯琊臨沂人[7],大同年末在任。

陳朝南海太守

  • 謝嘏,字含茂,陳郡陽夏人。
  • 章華,字仲宗,吳興人。

隋朝南海太守

  • 薛世雄,字世英,河東汾陰人,大業年間在任。
  • 侯莫陳頴,字遵道,代人,大業年間在任,共四年,卒於任上[8]
  • 劉權,字世畧,彭城豐人,大業十一年(615年)出任。

唐朝南海太守

  • 刘巨鳞(741年—744年)
  • 裴敦复(745年,未赴任)
  • 彭杲(745年—747年)
  • 刘巨鳞(747年—749年)
  • 卢奂(749年—751年),滑州靈昌人。
  • 张九皋(751年—753年),韶州曲江人。
  • 何履光(754年—756年)
  • 贺兰进明(756年,未赴任)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