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門橋 (臺中)

台灣的橋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門橋 (臺中)map
Remove ads

南門橋,是位於台灣中部旱溪流域,橫跨大智排水的橋梁。其承載道路爲中興路二段,連結臺中市大里區東區南區。是聯絡大里、霧峰市區的重要橋梁。南門橋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治時期,先後則以結構分為第一代吊橋、第二代混凝土橋與第三代拱橋。

事实速览 南門橋 Nanmen Bridge, 坐标 ...
Remove ads

結構

現在的第三代南門橋,為跨越大智排水的中路式鋼拱橋,橋上有18支吊索[2]橋體為拋物線狀的藍綠色鋼拱,[3]長77.5公尺、寬20公尺。兩邊設置雙向四車道與兩側各寬1.8公尺的人行道。[4]橋樑由欽成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建,2020年12月29日開工,2022年7月25日完工。[5]

在此之前,第一代南門橋為可通行轎車的吊橋,因而被稱為「南門吊橋」。日本人則稱為「鐵線橋」。第一代南門橋墩留有遺址,位於現今南門橋旁。[6][7]第二代南門橋為三跨式連續T型梁橋、配置五支漸變斷面T型梁,下部結構橋墩由壁式橋墩與沉箱基礎組成,橋臺為墩式橋臺,但基礎型式不詳。[8]

環境

南門橋承載道路中興路二段並承接台中路,同時位於大里區、東區、南區交界處,因此車流量相當龐大。從臺灣清治時期以來,就是大里與霧峰往來臺中舊市區的重要交通動脈。[9][10]橋下有小溪、休閒空間、以及槌球場,為當地居民的洗衣與垂釣場所。槌球場現已不存。[11][12][8]

依據臺中市政府調查,南門橋附近約有近200種植物、近30種動物、以及5種魚類(鯉魚大肚魚紅魔鬼吳郭魚錦鯉)。其中有數十種台灣特有種與特有亞種動植物,但無保育類動物。生態方面,植物以親水性與陽性植物為主、鳥類多為適應人類生活的陸生性鳥類。魚類則為台灣西部溪流的常見魚種。[13]

歷史

第一代南門橋

南門橋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臺灣清治時期,當時南門橋附近就已經是來往東大墩大里杙之間的交通要道。橋樑具體資料則不可考。[6]到了台灣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當地興建南門吊橋,是為第一代南門橋」。[6][14]日治初期,政府以當地聚落掩護抗日活動為由,在南門橋與鳥竹圍附近放火燒莊,不少房屋付之一炬。[12]

第二代南門橋

臺灣光復後,臺中與大里的交通往來漸見頻繁,原有的南門吊橋已不堪負荷。因此在1958年,政府開始把吊橋改建為寬14.4公尺(淨寬13.6公尺)的混凝土橋,是為第二代南門橋。而第一代南門橋墩獲保存,留於南門橋旁至今。[6][15][16]

八七水災期間,大里溪潰堤,原為旱溪的洪水從該南門橋漫上來,波及國立中興大學南面[17]、附近祥興里的農地與公路也盡數沖毀,從此祥興里再無農地[18];但由於水流在該橋附近分流而出,傷亡則較輕微。民間傳說分流是八媽作法使村民得以倖免[19]

第三代南門橋

第二代南門橋服務了60年以上。2018年,臺中市政府宣佈由於第二代南門橋過於老舊、原有橋寬也因為與都市計畫道路寬度不符,而無法應付現有交通,因此將編列1.7億元改建並拓寬南門橋,其中內政部營建署將補助1.19億元,臺中市政府則負擔5,100萬元。[20][21]2020年12月29日舉行動工典禮,並於2021年1月4日封橋。[22]

由於橋樑位置為交通要道、且牽涉諸多管線,臺中市政府決定以不落墩的鋼構橋梁興建,以縮短工期、並維護當地生態。[23]工程同時也將改善橋下空間之外、還將重新規劃區域排水系統。[24][25]

改建後的南門橋為第三代南門橋,[26]原預定2022年1月5日完成,惟直到2022年7月25日才完成。[27]開通後不久,來往市民抱怨南門橋夜間燈光太暗,臺中市政府因此在橋上安裝紅色「南門橋」橋名,並在橋樑與橋名上加強燈光。橋名與照明的設計,在安裝後遭受廣泛批評。臺中市政府也因此在安裝完一天後便拆除該橋名。此後橋名設計懸缺至今。[28]

Remove ads

參見

腳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