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洛斯主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卡洛斯主义(西班牙語:Carlismo;巴斯克語:Karlismo;加泰隆尼亞語:Carlisme;加利西亞語:Carlismo),又称卡洛斯派、卡洛斯党,是西班牙的政治运动之一,拥戴波旁王朝卡洛斯王子支系为西班牙波旁王朝的正统世系[1]。

由于其支持者大多为旧封建贵族和教会保守派,卡洛斯主义的意识形态主要为极右的反动主义和保守主义,反对世俗主义、个人主义、平等主义和理性主义等启蒙思想。其格言为“上帝,祖国,法律,国王”(Dios, Patria, Fueros, Rey)。“上帝”代表其坚定拥护天主教信仰,认为应在政治层面上保障其支配地位;“祖国”代表其爱国主义意识形态;“法律”意在限制王权,而主张地方的封建自治;“国王”则表示其认为王权高于现代国家主权。
历史
1833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驾崩,因无男嗣而由长女伊莎贝拉即位。斐迪南七世之弟洛斯王子依《萨利克继承法》反对伊莎贝拉即位,自称卡洛斯五世,和伊莎贝拉争夺王位。支持卡洛斯即位者即被称为卡洛斯派,主要由旧贵族和天主教教会中的保守分子(如耶稣会)组成[2]。卡洛斯派于1833年发动军事叛乱,即西班牙历史上的第一次卡洛斯战争;随后卡洛斯派又两次发动叛乱,史称三次卡洛斯战争。
1898年美西战争,西班牙败北,西班牙割古巴、关岛、菲律宾和波多黎各予美国,卡洛斯主义运动曾一度复苏[3]。20世纪的西班牙内战中,卡洛斯派曾在佛朗哥国民军中扮演关键势力之一[4]。
1936年圣海梅公爵阿尔方索·卡洛斯(卡洛斯派称“阿方索·卡洛斯一世”)死后,卡洛斯王子的男系血脉断绝。由于后来的西班牙国王是伊莎贝拉二世与其三叔老弗朗西斯科在世长子小弗朗西斯科的婚生后裔,当时在世的流亡国王阿方索十三世自动成为萨利克继承法下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人。但大部分卡洛斯派不认同阿方索十三世的政治主张,以“阿方索十三世的祖上在认同伊莎贝拉二世时已经叛国”或“阿方索十二世是伊莎贝拉二世与情夫的私生子”为由不承认他,转而支持波旁王室的两位外姓后裔,一个是阿尔方索·卡洛斯生前指定的继承人也是他的内甥波旁-帕尔马的哈维尔王子(“弗朗西斯科·哈维尔一世”,其外祖父葡萄牙国王米格尔一世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的外孙),另一个是奥地利的卡尔·皮乌斯大公(“卡洛斯八世”,“阿方索·卡洛斯一世”兄“卡洛斯七世”的外孙)。
Remove ads
卡洛斯黨王位繼承者
波旁-帕爾馬(多数人支持)
Remove ads
哈布斯堡-波旁(多数人支持)
Remove ads
波旁-安茹(极少数人支持)
1975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逝世后,胡安亲王在左派反对下,为了国家的稳定,宣布放弃法定繼承人的地位,其子胡安·卡洛斯顺利登基成为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成为西班牙的统治者。但胡安亲王直到1977年才正式放弃王位。2014年,胡安·卡洛斯一世传位给长子费利佩六世。
此外,也有些人支持阿方索十三世的次子海梅王子与及其后裔为国王。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