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兒童人口販運問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兒童人口販運問題
Remove ads

印度兒童人口販運問題(英語:child trafficking in India)的數量很高。根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英语National Crime Records Bureau(NCRB)提供的數據,該國平均每8分鐘便有一名兒童失蹤。[1]有部分案例是兒童在家中被擄走,然後在市場上賣掉。另有部分案例是兒童被以提供工作機會為餌,騙至人口販運者手中,這些兒童抵達目的地後便淪為奴役對象。印度有眾多兒童因勞役、乞討、性剝削等不同原因而遭販運。由於此類犯罪具有隱蔽性,追蹤困難,加上政府執法不力,十分難以預防。[2]有鑑於此,此議題僅能依據粗略的估計值來討論。因為許多遭販運的受害者來自印度、途經印度,或最終目的地為印度,讓印度成為兒童人口販運的一個重要集中地。多數的此類販運案件皆於印度國內發生,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兒童由尼泊爾孟加拉國販運至印度。[3]導致兒童人口販運的成因眾多,最主要的因素為貧窮、執法力度薄弱,以及缺乏優質公共教育資源。這類販運者或是來自印度的其他地區,但也可能是兒童所熟識之人。遭販運後能幸運返回家鄉的,往往並未受到歡迎,而是在其所屬社群中遭受羞辱。[4]

Remove ads

成因

印度兒童人口販運的部分根本成因為貧窮、教育資源匱乏,以及得負擔家計的壓力。[5]印度的失業率相對偏低(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估計約為3.5%)。[6]此外,可供賺錢的機會並不多。而當兒童有了工作機會,卻極易遭受剝削 - 生活於貧窮線下的兒童,往往被迫以性交易來換取棲身之所或是食物,部分父母為擺脫貧窮或是償還債務,甚至被迫將子女販售給人口販運者。經常有兒童受犯罪集團販運,然後強迫他們於街頭行乞。[5]

教育資源匱乏

印度缺乏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及尤其是貧窮人口中偏低的識字率,皆助長兒童人口販運發生率。[7]教育資源不足的困境,對所有相關人都造成影響,導致更嚴重的後果。[7]就兒童而言,缺乏受教育機會,不僅會限制他們的未來發展,亦可能對其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8]此現象亦與日漸增強的脆弱感、低落的自尊心,以及對自身權利的無知有關聯。[8]缺乏完善的公共教育體系,以及經濟上的不安全感,使得兒童在非技術性勞動領域(例如建築業及家事服務業)尋求工作機會,遠比追求教育更具吸引力。[8]缺乏優質且經濟實惠的教育機會,以及經濟上的不安全感,導致父母會在自身角度而低估教育的重要性。[8]這種情況在女孩身上尤為顯著。[8]當父母權衡女兒的教育費用與家庭開銷時,往往會將女兒的教育犧牲掉。[8]由於教育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需在未來才能顯現,相對上,當下教育的價值便顯得相當低落。[8]印度社會中,弱勢及邊緣化群體所面臨的經濟機會不足,亦佐證此一論點。[8]人口販運者便利用這種教育機會不足,經常以穩定的高報酬工作為餌,誘騙父母與子女一同落入圈套。[8]

Remove ads

其他因素

除印度在體制上的缺失之外,傳統的宗教及文化習俗亦對弱勢兒童構成威脅。舉例而言,在印度部分地區,年少女孩(8-16歲)會被迫進入德瓦達斯制度,她們被獻予村落長老作為侍妾,"終生淪為宗教名下的性奴隸"。[5]童婚亦為導致兒童人口販運的主要成因之一。[9]許多印度兒童/青少年也因為外國遊客對兒童性交易的需求而遭到販運。在那些對兒童性剝削有嚴格法律制裁,以及社會觀感對此癖好極度厭惡的國家,會有某些人為兒童性交易而專程前往印度。[10]

目的

兒童人口販運的目的包含但不限於:非自願的家庭奴役、強迫童工、非法活動、童兵,以及商業性剝削。

非自願的家庭奴役

在家庭幫傭這方面,兒童非常容易受騙、利用及遭到傷害。他們經常被告知受聘於中產階級家庭擔任家事幫傭,且待遇優渥,然而,他們最終往往使拿到極低的工資、受虐待,甚至有時會遭受性侵犯。[10]此類型的販運案件極難偵查,因為事件發生於缺乏公權力介入的私人宅邸內。每年有有數十萬名印度女孩從鄉村地區被販運至都市地區,從事家事幫傭。[11]

強迫童工

依印度法律,兒童可從事輕度工作,而他們經常遭販運去從事債役勞動及家事勞動,並且工作時數遠超出該國所允許的程度。兒童亦被迫於磚窯或採石場擔任債役勞工,以償還其父母積欠放款人及僱主的債務。他們在工作時經常會被扣上束縛性裝置,以防止他們逃離。其他兒童則可能因遭受肉體、精神或性的殘酷凌虐,而身陷更為嚴重的困境。[12]印度鄉村地區的兒童遷移到,或遭販運至紡紗廠、棉籽種植、體力勞動、家庭住宅家事勞動、採石場、磚窯及茶園等產業就業,他們被迫於危險的環境中工作,卻僅得極低的報酬或甚至毫無報酬。[13]那些被迫勞動的人們投入勞動力大軍,喪失自由,實際上算是淪為奴隸,完全失去童年。

非法活動

兒童通常更為弱勢,較成年人更易被選為人口販運的對象,以從事乞討及提供人體器官交易等非法活動。這些兒童不僅被迫行乞,有相當數量的兒童的肢體甚至遭到集團首腦強行截掉,或是被潑灑強酸導致失明。只因殘缺者通常較能乞得更多的金錢,而成為他們經常遭受此類暴虐的原因。[14]販運者會欺騙或強迫兒童捐獻器官用於交易,此類案例時有所聞。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估計目前在全球超過30場武裝衝突中,有多於30萬名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被強迫參戰,淪為犧牲品。其中大多數童兵年齡介於15至18歲之間,但亦有部分兒童年僅7或8歲。[15]大量兒童/青少年遭到綁架,被迫當兵參戰。另有部分兒童被用作搬運工、伙伕、警衛、僕役、信差或是間諜。[16]許多這類年幼的士兵遭受性虐待,有的會導致非預期懷孕及感染性傳染病。部分兒童被迫對其家人及所屬社群犯下殘酷暴行。報告指出,兒童被反印度政府的納薩爾派脅迫加入兒童部隊("Bal Dasta"),他們接受訓練,被用作信差及線人,安裝簡易爆炸裝置,以及在前線與印度國家安全警衛隊英语National Security Guard作戰。[17]

Remove ads

商業性剝削

遭受商業性剝削的兒童,會被用於色情產品製作、賣淫及強暴等不法行為。僅在孟買市一地,婦女與兒童的商業性剝削市場(CSE)每年即有約4億美元的產值。[18]儘管取得關於兒童人口販運數量的準確數據極為困難,但由印度婦女暨兒童發展部英语Ministry of Women and Child Development(MWCD)所贊助的研究與調查估計,該國約有3百萬名性工作者,其中約有40%為兒童/青少年。且由於顧客癖好,對於極幼齡女孩被引入賣淫行業的需求日益增長。[19]這些兒童/青少年因遭受性剝削而造成諸多嚴峻的[20]後果。

普遍性

兒童人口販運在印度是個極為常見的現象,且持續快速擴散。依據國家犯罪紀錄局(NCRB)的數據,該國在過去10年中,幼女(18歲以下)的人口販運案件增加14倍,而在2014年的成長率更達到65%。[21]各地人口販運案件不斷增加的相關報告不勝枚舉。根據美國國務院提供的數據,全球每年約有60萬至82萬人遭到跨越國界的人口販運,其中高達50%為兒童。[22]而在亞洲,此無疑是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眾多兒童因各種因素持續遭受人口販運及剝削。特別是在印度,估計每年約有13萬5千名兒童遭到販運。[23]

印度國家人權委員會英语National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of India(NHRC)在接獲來自媒體、警方及非政府組織(NGO)關於印度境內有人口販運案件數量激增報告後,隨即於2005年展開一項研究。研究發現印度正迅速淪為以性及非性目的販運婦女及兒童的來源地、中轉站及目的地。自此一發現雖經確認,仍在持續惡化中,並已演變成一極為嚴重的問題。將近兩萬名印度兒童及婦女於2016年遭受人口販運。此數據較2015年成長近25%。[24]最令人憂慮的地區為安德拉邦比哈爾邦卡納塔卡邦北方邦馬哈拉什特拉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奧迪薩邦西孟加拉邦等較為貧困的邦。[25]發生兒童人口販運案件數量最多的為阿薩姆邦,當地的案件數目佔據全國總數的38%。[26]雖然印度某些特定區域的問題較為嚴重,但已蔓延至全國各地。由於兒童人口販運為非法行為,其過程極為隱密,欲取得關於此議題的精確數據相當困難。從現有的資訊來看,無論是過去10年,或是每一年,案件數量皆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此現象令人極為擔憂,且數據似乎指向一個推論 - 即趨勢會持續攀升。

印度相關概略數據

  • 於1998年,大約有5千至1千名尼泊爾女孩,其中部分年僅9至10歲,遭人口販運至印度城市的紅燈區。當時印度妓院已有超過25萬名尼泊爾婦女及女孩身陷其中。[27]
  • 依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該國有1,260萬名兒童從事危險性的工作。[28]
  • 2009年的估計資料,該國約有120萬名兒童遭人口販運,用於性剝削,包括賣淫或製作性虐待影片。[25]
  • 印度人口販運中僅有10%為跨國性,而90%為跨邦性。[29]
  • 根據印度國家人權委員會英语National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of India的報告,該國每年約有4萬名兒童遭到綁架,其中11,000名下落不明。[29]
  • 非政府組織估計,每年約有12,000至50,000名婦女及兒童自鄰近國家販運至印度,加入賣淫活動。[3]
  • 估計印度約有30萬名兒童乞丐。[14]
  • 每年印度有44,000名兒童淪入犯罪集團的掌控之中。[14]
  • 於2015年,印度境內僅偵辦4,203起人口販運案件。[30]
  • 於2014年, 印度所有遭人口販運的受害者中,76%為婦女及女孩。[31]
  • 兒童在印度性工作者中的佔比約為40%。[3]
  • 估計有超過200萬名婦女及兒童遭人口販運至印度紅燈區,從事賣淫活動。[5]
  • 印度政府估計遭受性販運的兒童中,女孩佔多數。[5]
  • 根據印度中央調查局(CBI)於2009年提出的報告,估計該國約有120萬名兒童從事賣淫活動。[32]
Remove ads

打擊行動

印度政府正從多方面著手以打擊兒童人口販運。中央政府在政策與法律層面雙管齊下,推出多項方案,並修正相關法令。各邦政府亦配合中央政策,於地方層級落實相關措施。至於方案與法律執行上的缺口,則仰賴非政府組織積極投入,共同為保護兒童而努力。

印度政府的因應

雖然印度被視為人口販運的中心,但此議題在政府的優先順序中排名偏低。[33]《印度1956年傷風敗俗活動防治法(THE IMMORAL TRAFFIC (PREVENTION) ACT 1956)》制定的目的在防止婦女及兒童遭受人口販運及性剝削,[34]然而該法並未對"人口販運"提供明確的定義。[29]印度於2003年實施《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包含有三項議定書,特別的是《關於預防、禁止和懲治販運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行為的補充議定書》。該議定書"提供一項關於人口販運的共同定義。目的在透過所謂的"三個P原則" - 起訴(Prosecution)加害者、保護(Protection)受害者及預防(Prevention)人口販運,以全面性解決人口販運問題。"[35]

此議定書將人口販運定義為"以威脅或使用武力或其他形式的脅迫、綁架、欺詐、欺騙、濫用權力或利用弱勢處境,或透過給予或接受付費或利益,以取得對他人具控制權者之同意,為達剝削之目的,而進行招募、運輸、轉移、窩藏或接收人員的行為。剝削至少應包含利用他人賣淫或進行其他形式的性剝削、強迫勞動或服務、奴役或類似奴役之行為、束縛或是摘取器官。"[33]

反兒童人口販運單位

在印度,坦米爾那都邦是唯一成立反兒童人口販運單位(ACTU)的邦,此單位的成立源於名為納塔拉詹·V(Natarajan V)律師所提出的《人身保護令》請願(HCP 881/2016),馬德拉斯高等法院的納加穆圖法官( Justice Nagamuthu )及巴拉蒂達桑法官(Justice Bharathidhasan)做出具有重要意義的判決。這是坦米爾那都邦在預防兒童人口販運方面的重要里程碑作為之一。此ACTU已成功營救超過三萬名兒童。在國際層面,聯合國等政府間組織自二十世紀初以來,便已開始推行各項措施,以處理兒童人口販運問題,但其成效不一。[36]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聯合國於1948年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以及2000年通過的《關於預防、禁止和懲治販運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行為的補充議定書》。[37]

在國家層面,印度憲法第23條明確禁止人口販運行為。[38]印度政府亦通過其他法案,並修訂《印度刑法典英语Indian Penal Code》(IPC),以應對兒童人口販運所帶來的挑戰。[[39]《印度1986年人口販運活動防治法(THE IMMORAL TRAFFIC (PREVENTION) ACT, 1956,ITPA)》是《印度1956年傷風敗俗活動防治法》(SITA)的修訂版。SITA將以賣淫為目的的人口販運行為定為非法,並概述針對以任何形式,參與人口販運者所應採取的法律行動。[40]ITPA則讓相關法律對受害者更為友善。ITPA亦建立一套系統,以協助受害者復健,並防止他們再次遭受販運。[41]《印度刑法典》於2013年進行修訂,新增相關條文,以應對印度的人口販運問題,這些條文更符合《關於預防、禁止和懲治販運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行為的補充議定書》的規範。[42]

重塑批判性觀點

印度現有的法律框架,在應對兒童人口販運問題時,與國內兒童獨立遷徙的趨勢明顯脫節。[43]專家學者擔憂,兒童福利與反人口販運相關的法律,可能無意中將獨立遷徙的兒童/青少年推向危險境地。[43]由於有許多人的家鄉就業機會匱乏,現行法律限制這類人為就業而遷徙。此外,14至18歲的青少年被禁止從事若干高風險行業。[43]14歲以上的青少年並無法律上的就學義務,而導致童工現象日益嚴重。[43]這種困境迫使青少年尋求非正規就業,例如服務業和手工藝產業,而這些工作往往需要他們前往城市發展。[43]與非親屬成年人一同遷移以尋求工作的兒童/青少年,經常被誤認為是兒童人口販運的受害者,原因在於現行法律並未考量獨立兒童遷徙的可能性。[43]這些兒童/青少年通常被迫滯留於收容所,或被遣返回原生家庭。相關的成年人則被指控為人口販運者,並面臨法律訴訟。[43]學者們指出,法律體系的此項限制可能會讓獨立遷徙兒童身處險境,他們因此被迫依賴人口販運仲介者前往都市,或被迫單獨步上旅途[43]雖然目前尚無針對此挑戰的明確應對措施,學者們已提出若干可能的解決方案,例如改革教育體系,納入技能培訓、為農村居民創造就業機會,以及為致力於解決兒童人口販運問題的執法人員提供更完善的培訓。[43]

大眾藝術

電影

與印度兒童人口販運相關的著名印度電影《貧民百萬富翁》(香港譯名《一百萬零一夜》)首先在特柳賴德電影節(Telluride Film Festival)及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倫敦電影節上放映<,ref>Slumdog Millionaire at the London Film Festival – review. The Daily Telegraph. 31 October 2008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ref>《一百萬零一夜》於2009年1月9日在英國有一個隆重的全國發表會,而在美國的則於2009年1月23日舉行,[44]2009年1月22日在孟買舉行首映。[45]

這部電影引發觀眾強烈的反感和激烈的辯論,原因在於它極其生動地描繪印度孟買貧民窟的生活。它觸及兒童性販運、警察貪腐和暴行,以及許多兒童和家庭所面臨的惡劣生活條件。[46]

另有兩部與此題材相關的電影:

  • 拉吉》 - 一對德國籍夫婦領養一名他們以為是來自印度加爾各答的男童孤兒。[47][48]男童在領養後第二天失蹤,他們才發現男童的親生父母仍然在世,且男童是遭人從原生家庭綁架。故事詳述他們得知真相後,所產生的劇烈反應。
  • 悉達多》為一部2013年由瑞奇·梅塔英语Richie Mehta執導的印度與加拿大合製劇情電影。該片於2013年多倫多國際影展的當代世界電影環節中上映。影片敘述一名印度父親,因經濟考量,送兒子至遠方工作,而兒子隨後失蹤的故事。[49][50]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