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2027年人口普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2027年人口普查(英語:2027 census of India),或稱第16次印度人口普查,將分兩個階段進行:住宅清單階段和人口統計階段。最初的計畫是於2020年4月開始進行住宅清單工作,並同時更新《國家人口登記冊》(參見全國公民登記冊#與國家人口登記冊不同處),並於2021年2月9日進行人口統計,[2]但這些工作一直受到延遲。全國人口普查原預定從2021年開始,卻經多次延期,現在是預計於2027年3月1日重啟工作。[1]這次的人口普查將是印度自1931年以來首次包含種姓人口統計。部分地區,例如查謨和喀什米爾、拉達克、喜馬偕爾邦和北阿坎德邦,將提前於2026年10月1日開始普查。[1][3][4]這次普查預計將作為劃定選區工作的基礎,以便在2029年大選前重新分配印度人民院(下議院)議員的席位。[5]
印度聯邦內政部部長阿米特·沙阿曾於2019年9月表示,預定於2021年進行的全國人口普查將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採全數位化方式,[6]並以16種語言進行。[7]聯邦財政部部長尼爾瑪拉·西塔拉曼表示在2021年2月的聯邦預算報告中為這次普查準備的經費為376.8億印度盧比(約4.5億美元)。[8]然而,由於當時印度有COVID-19大流行,為此,普查先是延期至2022年,[9]隨後又進一步延至2023年。[10]隨著凍結行政區劃界線的截止日期延後至2023年6月30日,加上2024年大選在即,在2023年初就已明顯可知普查不會早於2024年底舉行。[11]印度政府於2023年7月將凍結行政邊界的截止日期延長至2024年1月1日,而證實普查不會在2024年印度大選前進行。[12][13]內政部長阿米特·沙阿於2023年9月20日在討論《婦女保留法案(即印度第一百零六次憲法修正案)》時表示,人口普查和劃定選區工作將在2024年印度人民院選舉後才會進行。[14][15]凍結行政邊界的截止日期於2023年12月30日再次延長至2024年6月30日,而使得普查至少要延後到2024年10月之後,因為還需要三個月時間來選出及培訓普查員。[16]
Remove ads
資料收集
在住宅清單階段的調查內容包含31個問題,為:[17][18]
Remove ads
人口統計階段在住宅清單階段之後進行,兩者相隔約六到八個月。在此階段,每個人都被列入統計,並收集其個人詳細資料,例如:[19]
- 年齡
- 婚姻狀況
- 宗教信仰
- 表列種姓/表列部落身份
- 母語
- 教育程度
- 是否有殘疾
- 經濟活動
- 遷徙活動
- 生育狀況(限女性)[19]
統計方法
當局在2019年4月的資料使用者大會上宣佈將招募330萬名普查員,並鼓勵他們使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工作,但同時也提供紙本選項。[20]選擇紙本的普查員需在事後以電子方式提交資料。政府在普查期間將開設一個普查入口網站,讓個人可使用自己的電話號碼登錄,並進行自我普查。[21]開發用於普查的手機應用程式,以及建立資料收集網站的目的,在於免除使用紙本記錄方式,讓印度與越南、史瓦帝尼一起成為少數幾個嘗試如此做法的國家之一。[22]
《國家人口登記冊》
《國家人口登記冊》將與這次人口普查連結。[23][24]該登記冊原應在2020年4月至9月普查第一階段期間進行更新,[25][26]但此工作也已無限期延後。[27]印度中央政府於2019年12月24日批准撥款394.1億印度盧比(約相當於2023年的490億盧比,或5.8億美元),用於更新印度全國的《國家人口登記冊》。[28]
種姓統計
於2011年進行的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即第15次印度人口普查,是自1931年以來首次嘗試根據社會經濟與種姓狀況來估算人口。然而由於普查是以記錄受訪者的自我申報為主,導致產生數十萬個種姓/亞種姓類別。政府對於第16次印度人口普查,原本考慮根據各邦所提供的教育或社會弱勢種姓(即"其他落後階層")名單來進行統計。[29]然而印度政府在2020年2月拒絕將其他落後階層資料納入2021年的普查項目。[30][31]
時任內政部長的拉傑納特·辛格於2018年9月宣佈,2021年人口普查將會是自1931年普查以來首次包含其他落後階層的數據。[32]雖然有此宣佈,在2019年7月發佈的問卷中卻沒設立專門的其他落後階層類別。 [33]包括馬哈拉什特拉邦、[34]奧里薩邦[35]和比哈爾邦[36]在內的多個邦立法議會都通過收集其他落後階層資料的決議,而北方邦政府則拒絕反對派通過此類決議的要求。[37]雖然有些邦提出要求,中央政府仍於2020年2月29日拒絕進行種姓普查。[38]縱然中央政府拒絕,但馬哈拉什特拉邦的議員們仍堅持至少在該邦進行基於種姓的普查。[39]在查謨和喀什米爾,也舉行支持其他落後階層普查的抗議遊行。[40]時任社會正義與賦權部部長的拉姆達斯·阿塔瓦勒也曾要求進行統計印度每一個種姓的普查。[41]比哈爾邦政府於2022年6月6日發出進行種姓調查的通知,並在印度最高法院駁回針對此舉的請願後,於1月7日開始收集資料。[42]比哈爾邦政府於10月2日公佈調查的初步數據[43]而完整的詳細報告則在2023年11月7日於邦議會公開發佈(參見{{le|2022年比哈爾邦種性調查|2022 Bihar Caste-Based Survey}})。[44]坦米爾那都邦於2024年6月26日立法議會中一致通過決議,敦促聯邦政府立即開始普查工作,並將基於種姓的人口普查納入。然而該邦首席部長M.K. 史塔林拒絕進行類似比哈爾邦的種姓調查,理由是邦政府的任何調查若導致保留名額變動,可能會被法院推翻。他同時認為根據《1948年人口普查法》,只有聯邦政府才能在法律上進行全面的普查。[45][46]聯邦部長奇拉格·帕斯萬於2024年7月也表態支持將種姓普查納入2021年人口普查的要求。然而,他反對公開這些數據,因為他認為這會導致社會分裂。[47]
在印度的2024年大選期間,納入種姓普查成為國大黨領導的在野印度國家發展包容性聯盟提出的一項關鍵訴求。[48]
內閣政治事務委員會於2025年4月30日決定在即將進行的人口普查中納入種姓統計(即種姓普查)。[49]
Remove ads
普查延期
預定於2021年舉行的普查是自1872年英國殖民時期開始普查以來,首次被延期的人口普查。[50]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 1941年的印度普查也如期舉行,但1941年普查的結果與1931年普查發佈的詳細報告相比,不夠完整。[51]根據規定,在進行普查之前,必須將行政單位邊界凍結。這項工作原定應於2019年12月31日完成,各邦需在2020年1月31日前向印度總註冊官更新相關變動。普查的第一階段,即住宅清單和國家人口登記冊的更新,原應在2020年4月1日至9月30日之間進行。而第二階段的人口統計則安排在2021年2月進行,並於2021年3月作一次修訂。[20][52]但印度聯邦政府在COVID-19大流行之後將普查的住宅清單階段延後,[53]隨後整個普查被延後至2022年。[54]但到2022年並未如期舉行,而是一再延遲。凍結行政邊界的截止日期先是延長到2020年12月31日,然後是2021年3月31日,接著又進一步延長到同年的6月30日,然後是12月31日,又延長到2022年6月30日。[11]此後,期限又延長到2022年12月31日,接著又再獲准延長到2023年6月30日。[11]此項工作隨後又被進一步延長至2024年1月1日,[12]緊接著又再次延長到2024年6月30日。[16]根據路透社援引政府官員的報導,普查預計將於2024年9月開始,但此時程最終並未獲得批准。.[55][56]
Remove ads
官方提出的最初延期理由是COVID-19大流行。然而這一理由受到批評,因為在2021年至2022年間,包括鄰國孟加拉國和尼泊爾在內的12個亞洲國家都成功地進行他們的十年一次人口普查。[57]《印度教徒報》 上刊載的一項分析提出自2020年3月以來,全球有143個國家進行人口普查。在提出分析的當時,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中,唯二尚未進行定期普查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奈及利亞。[58]
分析人士認為普查延遲的原因也與將普查工作和《國家人口登記冊》 連結有關。這項連結被視為是邁向備受爭議的《全國公民登記冊》 的第一步。事實上,更新《國家人口登記冊》和討論實施全國性的 《全國公民登記冊》,正是引發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示威事件中的一些關鍵議題。此外,要求進行種姓普查的呼聲,也被認為是普查持續延遲的原因之一。[59]
普查的持續延期,導致許多評論家和報紙社論呼籲應立即舉行,因為普查資訊是唯一能獲取國家微觀數據的方法。相較之下,抽樣調查只能提供邦或全國性的數據,而非街道、村莊或區塊層級的詳細資料,且部分抽樣調查本身也需依賴普查數據。缺乏普查資料被認為是政策制定者工作的主要障礙,因為他們只能依賴過時的普查數據來進行地方層級的規劃。印度許多關鍵的福利措施,例如公共分配系統和《2013年國家糧食安全法》,都依賴普查數據。數據過時已導致許多潛在的受惠者被排除在外。此外,如果沒有最新的普查數據,也很難透過識字率、住房、生育率、城鎮化等關鍵指標,來驗證政府措施的成效。[60][61][62][59][63]缺乏最新的普查數據,同樣也影響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的保留名額數目,以及投票選區的劃分。[50]
Remove ads
最終結果
路透社發表於2024年8月的一篇報導中稱印度內政部官員正準備於2024年9月進行印度人口普查,而最終數據預計將在2026年3月公佈。據稱這次普查將需要18個月才能完成。[64][56][55]
參見
- 2023年比哈爾邦種性調查
- 種姓普查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