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反思文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反思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诞生于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之后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时期,与“伤痕文学”密切相关[1][2][3][4]。文革结束后,邓小平胡耀邦等人主导了拨乱反正,一批作家也开始反思文革,并且进行批判,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警醒世人[1][2][3][4]

风格

反思文学,反思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和民族创伤,批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包括对文革的反省、回顾、评价、批判,并且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警醒世人不再犯文革一样的错误[1][2][3][4]

与伤痕文学的对比

与只描写苦难和痛苦的伤痕文学不同,邓小平曾给伤痕文学一个评价是“哭哭啼啼,没有出息”[5][6],而反思文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描写苦难和痛苦,也批判了中国共产党从1957年以来的政治上犯的政策、方针、路线等错误,题材主要是“反右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二者关系密切[1][2][3][4]。有学者认为,“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2]。且二者均是在“新启蒙主义”的大背景下进行创作[7][8][9]

代表人物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拓展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