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口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口才是人類賴以溝通的一種重要的能力。簡言之,口才就是使用口頭語言來表達思想和感情的才能。一般人以為口才好的人,能夠口若懸河、談笑風生,甚或辯才無礙、雄辯滔滔。其實,口才好的人不必多言,然而言之有物;不必牙尖嘴利,卻能以理服人;不必高談闊論,而能深得人心。

既然口才是用於與人溝通,那就必須包含觀察與聆聽,因為溝通是雙向的。有口才的人不光講得好,更要透過觀察與聆聽理解和感受對方的回饋,明白對方真正的意思和以同埋心去感受對方的感受,從而促進雙方的溝通。有口才的人會先聽後講,也會多聽少講。在適當的時候說該說的話,讓人心悅誠服,才是好口才。
當然,口才好的人能夠進行流畅、优雅並有说服力的演讲,以簡潔的語言說出深刻的道理,以親切、謙厚的態度和情理兼備的語言贏得聽眾的認同。
口才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希腊神赫耳墨斯是口才的守護神。西塞罗被认为是古代最雄辩的演说家之一。神父Louis Bourdaloue被视为法国口才的创始人之一。

彼得拉克(Fracesco Petrarca)在他的經典和古代研究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和交流上。掌握語言後,目標是達到“口才水平”,能夠優雅地表現、以有力的方式結合思想和理性以說服他人。 Petrarch鼓勵學生從語言的角度模仿古代作家,將清晰正確的說話與道德思想相結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亦注重言语与政治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作为表达和说服他人接受特定观念的有力工具。演讲的核心是言之有物、說之以理、動之以情和曉之以義。
演講可以展示一個人的口才,也能透現其待人處事的風格。有些人具備良好口才的天賦,不過後天的學養、修養、品格和人生經驗都是良好口才不可或缺的條件。
奥利弗·戈德史密斯( Oliver Goldsmith)说:“真正的口才,并不是在于崇高的风格,而是以简单的风格来表达伟大的事物。」[1]
Remove ads
雄辩的政客
政客通常是比其他人有更好的口才的人。在古羅馬時,马库斯·安东尼斯對著罗马政客和士兵发表了历史上最难忘的演说之一。威廉·莎士比亚在戏剧《凯撒大帝》中,莎士比亚使用了安东尼奥斯著名的开场白“朋友,罗马人,同胞,请借给我你的耳朵”。
而人們對政治家的要求比政客要高得多,他們要正直不阿、有偉大的抱負、有廣闊的胸襟、有高度的智慧、勇於承擔和有過人的勇氣,他們的言論能喚起人們的良知、能凝聚民心並能激發起團結行動的力量。
亞伯拉罕・林肯、温斯顿·丘吉尔、马丁·路德·金、隆納・雷根等许多著名政治领导人、又如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等独裁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出眾的口才而名留後世。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中,鲁霍拉·霍梅尼的讲话部分是通过其演讲的才华而站上台的。可惜有些極具雄辯口才的人物卻為人類帶來不少災難。好口才可以利民,也可以害民,所謂「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所以君子要慎於言。[2]
參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