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帝汶島
太平洋岛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帝汶島(印尼語:Pulau Timor,葡萄牙語:Ilha de Timor)是位於馬來群島南端的島嶼,為小巽他群島中面積最大者[1]:167,總面積約30,777平方公里[1]:167。該島地處東南亞海域,座標約為9°14′S 124°56′E,北臨弗洛勒斯海,南瀕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相距不足500公里。島嶼東部為獨立國家東帝汶,西部通稱西帝汶,屬印度尼西亞東努沙登加拉省管轄;此外,東帝汶的歐庫西區作為一塊飛地,位於西帝汶境內。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4月23日) |
「帝汶」一名源於馬來語「Timur」,意為「東方」,因其位於小巽他群島東端而得名,此稱後亦為東帝汶採用為國名。島上人口約331萬(2020年估計),涵蓋11個主要民族語言群體,其中以西部的阿托尼族和中東部的德頓族為最大族群。語言使用呈現多元性:東帝汶以德頓語和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西帝汶則以印尼語為官方語言,另有多種地方語言如烏布梅托語等流通;宗教以基督教為主,但東西部教派分佈差異顯著,西帝汶以新教為多,東帝汶則以天主教占絕對多數。
帝汶島地質屬班達弧外緣,因澳大拉亞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而抬升,地形以山地為主,最高點為東帝汶境的拉梅勞山,海拔2,963公尺。經濟活動涵蓋油氣開發、咖啡種植與旅遊業,其中位於西帝汶的古邦是島上最大城市。島嶼歷史深受殖民影響:16世紀初葡萄牙率先登陸歐庫西地區,其後與荷蘭爭奪控制權,形成東部屬葡、西部屬荷的分治格局,此殖民遺緒亦奠定當代帝汶島的政治劃分基礎。
Remove ads
名称
“帝汶”一名源于马来语中的“Timur”,意为“东方”,因岛屿位于小巽他群島東端而得名,该名称日后也为东帝汶采纳为国名[2]。在中文译名方面,帝汶岛是檀香的重要产地,很早就被中国古籍提到,并曾有多种译法。《诸番志》称其为“底勿”,《岛夷志略》作“古里地闷”(“古”为“吉”之误,“吉里”意为“山”),《星槎胜览》作“吉里地闷”,《东西洋考》译作“迟闷”和“池闷”,《海岛逸志》译作“知汶”,《海录》译作“地问”[3]。
人口與族群
人类学家在帝汶发现了11个不同的民族语言群体,其中最大的是帝汶岛西部的阿托尼族和帝汶中东部的德顿族。大部分帝汶土著语言属于南岛语系的帝汶-巴巴尔语支。尽管缺乏词汇证据,但帝汶的非南岛语系语言被认为与哈马黑拉、西新几内亚的语言有关[4][5]。这些族群多属新马来系诸族,分别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以及公元1000年来到当地[6][7]:87。
东帝汶的官方语言是德顿语和葡萄牙语,西帝汶的官方语言是印尼语,而瓦布梅托语是古邦、中南帝汶和中北帝汶地区也较常使用。由于印尼军事占领的历史,东帝汶也有不少居民可以理解印尼语[7]:88[8]。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