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灣鷦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灣鷦眉(學名:Pnoepyga formosana)是鷦眉科鳞胸鹪鹛属的一種鳥類,為臺灣特有種,也是臺灣唯一的鷦眉科鳥類。
Remove ads
分类
臺灣鹪鹛的模式標本於1909年2月25日採集自阿里山。[2]同年5月26日,英國鳥類學家柯林伍德·英格拉姆在英國鳥類學家俱樂部的會議上介紹了此標本,並將之視為鳞胸鹪鹛的一個新亞種。學名中「formosana」來自當時西方世界對臺灣的稱呼「福爾摩沙」。[3]臺灣鷦眉後來亦曾被視作小鱗胸鷦鶥的一個亞種。
2012年,鳥類學家馬丁·帕克特(Martin Päckert)等人根据分子系统学及形态学研究确认为单独的物种。拆分后,臺灣鹪鹛是单型物种,没有亚种分化。[4][5]
特征
臺灣鹪鹛體型略小於鳞胸鹪鹛,而略大於小鱗胸鷦眉。[3]其体长8至9厘米,[6]体重11至15克;翼长约53.2至55.9毫米[3];嘴峰长9.2至12.9毫米,喙宽度约2.4毫米,喙厚度约3.1毫米;跗蹠长约20.5至22.7毫米;尾长约10.8至18毫米;雌鳥與雄鳥體型相若。[2]
与鳞胸鹪鹛相比,臺灣鹪鹛的两翼和跗蹠更短,头顶的棕黄色斑点更鲜艳并显淡褐色,胸部和腹部的白色较少,因此显得下体颜色更深。[7]
分布及生境
臺灣鹪鹛是臺灣特有的留鳥,主要棲息於海拔約1000[8]至3000米[9],常绿阔叶林或混合林中茂密的灌木丛和竹林。[6][7]
行为及生态
臺灣鹪鹛为杂食性鸟类,主要食物来源是陆生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蜘蛛、蜗牛等,有时也取食植物种子。[6][7]臺灣鹪鹛在森林中的落叶下觅食,动作十分敏捷。[7]
臺灣鹪鹛在5–7月繁殖,巢为圆顶状或一侧有入口的圆柱体,主要材料为苔藓,内部衬以细的植物根鬚;臺灣鹪鹛在覆盖苔藓的岩石上筑巢,每窝至少产2枚白色的卵,雏鸟由雌雄共同喂养。[7]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