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史蒂芬·阿诺德·梅特卡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史蒂芬·阿诺德·梅特卡夫(英語:Stephen Arnold Metcalf,1927年10月23日—2014年6月7日),生於云南昆明,是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後在日本传教。他是在华传教士王怀仁George E. Metcalf)与伊麗莎白·瑪麗·唐納利(Elizabeth Mary Donnelly)的兒子,後來承父业加入前身爲内地会海外基督使团,獲使团委派往日本传教。他还有一个同样身为传教士的姐姐,名叫露丝(Ruth Metcalf)。她則在泰国传教。[1]

更多信息 史蒂芬·阿诺德·梅特卡夫Stephen Arnold Metcalf, 出生 ...
Remove ads

在华期间

於1927年10月23日,史蒂芬·梅特卡夫在中国云南昆明出生。他和姐姐露丝一起在山东烟台的内地会子弟学校芝罘学校(又名中國內地會學校)接受教育。中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烟台,于1942年10月5日迫使学校关闭,将学校工作人员、教师与学生囚禁在位于烟台毓璜顶Temple Hill)的美國長老會差會集中營(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compound)。[2]时年15岁的史蒂芬也被囚禁在其中,且与姐姐露丝、父母都失去联系。[3]

1943年9月,史蒂芬随毓璜顶俘虜集中营迁往山东潍坊乐道院集中营(卽濰縣集中營Weihsien Compound)。[4]史蒂芬在濰縣集中營见到了奥运会长跑金牌得主李爱锐Eric Henry Liddell),并受其幫助照料。[5][6]李爱锐侭管被日军抓捕投至集中营[7],但保持乐观、坚持布道,仍爲日本人祷告,这深刻影响了史蒂芬。[8]1945年,李爱锐因腦腫瘤病逝,死前将自己的跑鞋赠予史蒂芬。[9]当年2月,李爱锐的葬礼在集中营中举行[10],史蒂芬是其护柩人(抬棺人)[11],他在葬礼上许诺将前往日本传教,这正是受到了李爱锐的影响的结果。[12][13]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8月17日,潍县集中营解放,至此史蒂芬纔得以与家人团聚。[14]

Remove ads

澳洲深造

1945年11月,史蒂芬抵达澳大利亚,在墨尔本圣经学院Melbourne Bible College)学习。1952年,史蒂芬得以加入海外基督使团(前身爲内地会),被派往日本传教。[15]

前往日本

1952年11月,史蒂芬抵达日本,开始在本州岛轻井泽町(日语:軽井沢町)接受语言培训。次年,他受命到青森县(日语:青森県)传教及主持建造教堂。

1957年7月3日,史蒂芬与伊芙琳·罗宾逊(Evelyn Robinson)成婚。伊芙琳是来自北爱尔兰的传教士。他们共育有四子一女。

往後的日子裏,史蒂芬与伊芙琳又受命整合、建造了多座教堂,地域包括青森县各镇,北海道小樽市、本州八户市仙台市千葉浦安市[16]

返回英国

1990年8月,史蒂芬结束了70余年的传教生活,之後在位于伦敦的日本基督徒团契组织裏又活动了15年。[17]

2005年,史蒂芬曾在潍县集中营解放60周年时爲李爱锐撰写悼词。[18][19]

相关作品

  • 传记书籍《使火炬在黑暗中耀眼》(Take the Torch Shining in the Dark)(2005年在日本出版,作者:Emiko Yuki,ISBN:4-264-02334-3)
  • 书籍《日本的蟋蟀会哭泣》(In Japan the Crickets Cry)(2010年在日本出版,作者:羅納德·E·克萊門茨,ISBN:9781854249708)[1]
  • 參與若干电视节目及在李爱锐的纪录片中出現[20]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