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克文

台灣日治時期澎湖鄉紳,曾任西瀛詩社社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吳克文
Remove ads

吳克文臺灣話Ngôo Khik-bûn,1928年—1995年),字子章,號藻卿,台灣澎湖縣馬公市西衛里人。吳氏出身書香世家,饒有詩名,尤擅書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吳克文更是澎湖地區鸞堂發展的重要推手。[1]

事实速览 世紀詩人 吳克文, 字 ...

生平

吳克文生逢台灣日治時期昭和初年,自幼進入漢學私塾「瓊音書房」就讀,奠定古文、詩詞等國學基礎,之後進入馬公公學校接受新式學校教育。[2]

吳克文就讀高雄第一中學(即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前身)期間,逢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同盟國指派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吳克文於民國35年(1946年)11月考取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入學資格,卻因故放棄。隨後吳克文返回故鄉,陸續在澎湖縣政府馬公公學校服務,期間曾在自宅開辦「樂英堂」,教授《四書》、《古文觀止》等漢學課程,直到民國76年(1987年)退休。[1]

吳克文在民國66年(1977年)接任西瀛吟社社長,爾後連任五屆,推廣詩教不遺餘力,曾於民國73年(1984年)刊行詩作《藻卿吟草》,並於民國78年(1989年)頒獲「世紀詩人」之獎章。[1]

澎湖鸞堂推廣

Thumb
澎湖西衛金龍殿,主祀孚佑真君。(今已關閉)

吳克文除了詩文之外,對澎湖地區在戰後鸞堂的發展也有卓越深遠的貢獻。「鸞堂」又稱「善堂」,以扶鸞方式為主的宗教組織,被神靈附身的鸞手,常以桃木筆在沙盤上寫字,進行傳達神明旨意的儀式。[3]

吳克文的祖父創建妙新社福善堂的鸞堂(西衛金龍殿),吳克文自幼耳濡目染,後因成長過程中屢經戰亂、病痛交迫,多次因祈求神祇而平安無事,成年之後便熱衷與推廣鸞堂的活動。[1]

澎湖鸞堂的發祥所「一新社樂善堂」置於原本位於市區的「聖真寶殿」,但該廟宇在1940年代被盟軍轟炸毀壞,一新社的神像及牌位曾先後暫奉他處,又復因負責人病逝而社務暫止;民國52年(1963)原社員的後裔決議重新振興社務,並著手籌劃重建廟宇,卻遭遇土地改革所有產權爭議,幸賴吳克文多方奔波交涉,民國55年(1966年)位於光復里現址的一新社聖真寶殿才順利落成。[4]

民國84年(1995年)過世之前,吳克文不遺餘力投入鸞手培訓與善書著述的工作,馬公地區高達18所的鸞堂善書,其中有69部善書係出於吳克文之手或經由其校訂[5],可謂筆耕不輟。

Remove ads

墨跡楹

澎湖縣各大廟宇的楹柱上詩詞對聯多有落款「吳藻卿」者,即出自於吳克文之筆墨,如一新社聖真寶殿澎湖關帝廟北甲北辰宮林投鳳凰殿火燒坪靈光殿等等。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