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百朋 (明朝)
明朝政治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吳百朋(1519年—1578年),字維錫,號堯山,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華府義烏縣(今浙江省義烏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書。
生平
初名吳伯朋。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浙江鄉試中舉。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丁未科进士,禮部觀政,授江西永丰县知县。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正月受召为山西道試监察御史[1],七月實授山西道御史,巡按浙江、湖广,四十年晋升为大理寺右寺丞[2],四十一年二月进左寺丞,七月升右少卿[3]。世宗改其名為百朋[4]。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5]、郧阳抚治[6],次月改任提督军务、巡抚南赣汀漳等处(提督负责军务,巡视南昌、赣州、汀州、漳州)[6]。与两广提督吴桂芳讨伐、平定河源的李亚元、程乡的叶丹楼,又会师一处,在海丰打败倭寇[7]。
起初,广东大埔的百姓蓝松山、余大眷倡导叛乱,在漳州、延平、兴州、泉州之间流窜、抢劫。被官军击退后,他们逃到永春,与香寮盗贼蓝阿普、范继祖联合侵犯德化,被都指挥耿宗元打败,他们假装请求招安。吴百朋也佯装罢兵,利诱乱贼的党徒为内应,先后将他们全部抓获,只有三个叛贼巢穴没有攻下。分别是指和平的李文彪所占据的岑冈,龙南的谢允樟所占据的高沙,赖清规所占据的下历。朝廷因为倭患棘手,十年没有讨伐三股乱贼。李文彪死后,他的儿子李珍与江月照接替他,更加猖獗。嘉靖四十四年秋天七月,吴百朋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依然巡防上述地区。他上奏说:“三个巢穴的乱贼冒犯尊卑之礼而称王,即刻招安即刻又叛乱。广东的和平、龙川、兴宁,江西的龙南、信丰、安远,被蚕食过半。不加紧讨伐,很难评估祸害。三个巢穴中只有赖清规的势力跨江西、广东六县,最违逆圣命,讨伐必须从下历开始。”世宗将奏章交给部中议论,并依从了他。吴百朋便命令守备蔡汝兰在苦竹嶂讨伐并擒拿了赖清规,震慑叛军[8]。
隆庆初年(1567年),吏部因为吴百朋颇受兵营之苦,改升他任大理寺卿[9]。给事中欧阳一敬等人奏请明穆宗仍将吴百朋留任负责剿灭乱贼,穆宗下诏将他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10],依旧巡抚故地。吴百朋上奏,春天用兵妨碍农田的耕作,应该进行招安,穆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二年正月,他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随后请求回乡,穆宗不准;三年正月改任刑部右侍郎。父亲去世,回乡服丧,五年十一月再起改兵部右侍郎[11]。
万历初年,奉命巡视宣州、大同、山西三镇。吴百朋以粮饷、险隘、兵马、器械、屯田、盐法、番马、逆党等八件事情考核边疆大臣,督抚王崇古、吴兑,总兵郭琥以下的官吏,分别赏罚有别。又进呈边防图,凡是关塞险隘,番族部落,士马强弱,亭障远近,了如指掌。后因母丧归乡。除服后,万历三年(1575年)六月出任南京都察院掌院事右都御史[12],萬曆五年(1577年)九月升任刑部尚书。一年后卒[13]。
Remove ads
事跡
吳百朋曾在義烏建造藏書樓「抱甕園」。
家族
曾祖吴文高。祖父吴瀾。祖母蔡氏。父吴璋(1491年-1569年),字德纯,號鏡川,盐城县学教谕,累封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14]。母蔡氏(1492年-1520年),贈淑人;继母金氏,封淑人。重庆下。兄百元、百忠。弟百顺、百謙、百厚、百禄、百怡。
有子吳大纘(1553年-1616年),字子孝,初號玄圃,晚更號介石,萬曆乙酉科順天鄉試舉人[15]、有姪吳大紳。孫吴存中、吴存和。
参考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