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周國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周國忠(英語:Tony Chow,1941年),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1]佛山市順德[2],香港電影工作者,主要擔任剪接師,有「金鉸剪」之美譽[3][4][5][6][7]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屬會之一香港電影剪輯協會(HKSE)的創會會長兼永遠榮譽會長[8]香港電影後期專業人員協會執委會前會長[1]兼永遠榮譽會長。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金馬獎亞太影展剪接獎項,2022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專業精神獎[3][4][5][6][7]

事实速览 周國忠, 幕后 ...

簡歷

周國忠父親周達權二戰前擔任電影收音師,戰後轉為影片沖印,並開設沖印公司[1]。周國忠工專畢業後,於父親的萬福電機沖印公司工作,接觸到於沖印公司黑房工作的剪接師[1],後來覺得剪接工作比沖印更具創作性,便轉職為剪接師[9]

1960年代末,他開始從事剪片工作,除香港作品外,亦有為臺灣印尼作品剪接[1]。自1976年為麥嘉自導自演的處女作《一枝光棍走天涯》剪片後,兩人合作無間[3][1][9]。1980年麥嘉等人創立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他亦為新藝城剪片,一年後成為全職員工。1985年,他協助新藝城收購光藝錄音室,易名為新藝錄音室,他晉升為後期製作經理,統籌後期製作事務[1],期間引進美國新技術[3]

1989年,他與周潤發林嶺東合組銀獎製作有限公司,開始涉足監製、策劃、出品人等職務。他又與友人創立聲藝錄音室晶藝字幕公司,從事各種後期製作,2000年兩公司合併為聲藝影視後期製作公司,2011年結業。[1]

退休後仍熱心業界事務,曾擔任多項公職,如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委員會司庫[10][8]、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董事局司庫[11][1]

Remove ads

風格

周國忠曾於訪問中提及,因自己於1970年代以剪接動作片為主,節奏較快,加上1980年代新藝城從「爛衫」低層人物喜劇轉為豪華包裝的都市喜劇,畫面看起來較舒服,令他的風格更為明快,但他亦檢討該段時期似乎剪得太快太緊。[9]

電影作品

更多信息 年份, 作品名稱 ...

獎項及提名

更多信息 年份, 頒獎典禮 ...

參考來源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