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哨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哨音
Remove ads

哨音(英語:Whistle register),在流行音乐又俗称海豚音,並非天然的發聲方法,可以透過後天訓練做到,發聲原理與俗稱的頭聲假声不同。其名稱源於聲音如哨子聲般尖銳而響亮,而發聲方法和一般聲樂中的M1-常態帶聲[註 1]不同。

Thumb
美國女歌手瑪麗亞·凱莉以在她的音樂作品中廣泛使用哨音技巧聞名。

哨音是人声最高的声区,位于模式声假声之上。

在部分女高音中,模式声的发声可能会延伸到通常认为的哨音声区。[1]

生理原理与定義

哨音音域是最高的发声态区域,对大多数歌手来说始于女高音的“高D”(D6或1174.6 Hz),延伸大约八度(到D7或2349.3 Hz)。它只使用声带后部。哨音声区的下部可能与模式声、假声的上部重叠,歌手于是可以用不同方式发音;不过最常用于D6以上的音高。有一些罕见的声部(voice)可以将哨音声区延伸到上述范围之外,例如大多数歌剧花腔女高音可以唱到“高”F,而不进入哨音声区。[1]

哨音的產生方法,目前亦未有一套很完整的理論,但有研究察覺到藉著聲帶中間的空隙、即聲門中的前端空間部份產生振動時,會較容易產生高頻率的聲音[2]。另外亦幾乎肯定當喉內在肌英语pharyngeal intrinsic muscle中的外環杓肌英语Lateral cricoarytenoid muscle有活動、而後環杓肌英语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並不活動時,在杓狀軟骨間會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空間,此時聲帶突會互相接觸,而杓狀軟骨的基座 (Apex) 後方卻沒有互相接觸,這種特殊的狀況,不但沒有讓聲帶伸展英语stretching,更會遠離聲帶突[3]。在這個狀況下,也較容易產生哨音。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使用哨音的歌曲或歌手通常都以非常高或寬廣的音域著稱,例如:

歌曲
歌手

注释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