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唐五代西北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唐五代西北方言,又稱唐末西北方言(方音),指中古漢語時期中國西北一帶的方言,是漢語歷史重要術語。這概念出自羅常培1933年著作《唐五代西北方音》,他利用敦煌出土的殘卷上的漢藏對音分析唐朝五代西北語音。書中使用了《阿彌陀經》、《金剛經》、《千字文》及《大乘中宗見解》四種對音材料。該書是研究晚期中古漢語的重要著作。

後世有學者嘗試考證唐五代西北方言是客家話源頭(丁邦新1987)[1]晉語源頭(乔全生2004)[2][3]。其中客家話的考證在1990年代之後遭學界普遍否定,包括橋本萬太郎1992[4]郭必之2012[5] 。晉語的考證亦未成為學術主流觀點。

語音特色

文獻

Loading content...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