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喬治·沃林斯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喬治·大衛·沃林斯基 (法語:Georges David Wolinski,1934年6月28日—2015年1月7日),生於突尼斯的法國猶太裔漫畫家。於2015年1月7日連同其他《查理週刊》職員一起遭槍擊身亡[2][3]。
生平
喬治·沃林斯基於1934年6月28日出生於法屬突尼斯突尼斯市[4][5][6]。他的父母洛拉·本伯倫(Lola Bembaron)和齊格飛‧沃林斯基(Siegfried Wolinski)都是猶太人[6] 。他的父親在波蘭出生,並在沃林斯基2歲的時候被殺害[7]。而他的母親則是意大利籍突尼斯人[5][8][9]。他們一家在1945年二戰結束後不久搬到了法國[4][6]。沃林斯基在巴黎學習建築學,在畢業之後,他開始學習繪畫漫畫[10]。
沃林斯基的繪畫生涯於1958年展開,當時他在《黃花雜誌》上連載漫畫[4]。而他第一次繪畫帶政治色彩的漫畫則是在1960年[11]。1961年,他開始在《切腹雜誌》投稿涉及政治與色情的卡通和漫畫[6][12]。
在1961年至1970年間,沃林斯基擔任《查理週刊》的總編輯[5]。在發生五月風暴之後,他與莫里斯·西歷特一起共同創立諷刺雜誌《被激怒》[5]。70年代初,他與另一漫畫家喬治斯·皮查德一起共筆的作品《波萊特》在《查理月刊》中面世,它發布期間引起法國市民熱烈的反應。沃林斯基的作品每天都會在《解放報》出現,而在週刊方面則是在《巴黎競賽報》、《野蠻之音雜誌》和《查理週刊》上連載[6][12] 。
2015年1月7日,兩名持槍的槍手闖進《查理週刊》的總部,槍殺包括沃林斯基在內的八位工作人員,兩名警察和另外兩個人[13][14]。這是繼1961年的維特里勒弗朗索瓦火車爆炸案之後,法國最嚴重的恐怖襲擊[15]。
出版作品
- 《波萊特》,與喬治斯·皮查德一起共筆
- 《波萊特》第一卷,Le Square,1971年
- 《波萊特》第二卷,Le Square,1972年
- 《波萊特的婚姻》,Le Square,1974年
- 《在亞馬遜的波萊特》,Le Square,1975年
- 《疲倦的城市》,Le Square,1975年
- 《馬戲團的女人》,Le Square,1977年
- 《思考》,Le Square,1981年
- 《波萊特》,Dargaud,1984年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