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嘉義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嘉義街
Remove ads

嘉義街台灣日治時期1904年至1930年間存在之行政區,在1904年時隸屬嘉義廳,1920年10月隨行政區劃調整,合併鄰近15庄並改隸屬臺南州嘉義郡。1930年1月,嘉義街升格為嘉義市,為現今的嘉義市

事实速览 嘉義街 かぎかい, 國家 ...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嘉義廳在1904年2月20日實施街庄整併,將原本嘉義縣城周邊地區合併為「嘉義街」,其下設有的11個土名:東門外、東門內、內教場、西門外、西門內、南門內、大街、南門外、北門內、總爺、北門外。以現在嘉義市的範圍而言,此時的嘉義又分為以下的區:

  • 嘉義東區:嘉義西堡的嘉義街東門外、東門內、內教場
  • 嘉義西區:嘉義西堡的嘉義街西門外、西門內
  • 嘉義南區:嘉義西堡的嘉義街南門內、大街、南門外
  • 嘉義北區:嘉義西堡的嘉義街北門內、總爺、北門外
  • 山仔頂區:嘉義西堡內之山仔頂庄、盧厝庄、紅毛埤庄、車店庄、下路頭庄
  • 臺斗坑區:嘉義西堡內之竹仔腳庄、臺斗坑庄、後湖庄、埤仔頭庄、北社尾庄、竹圍仔庄
  • 水堀頭區:柴頭港堡之大溪厝庄、柴頭港庄、港仔坪庄、劉厝庄。[1]

1920年10月1日,台灣的行政區劃改為州廳制,原嘉義街與山仔頂庄、盧厝庄、紅毛埤庄、臺斗坑庄、後湖庄、埤仔頭庄、北社尾庄、竹圍仔庄、車店庄、下路頭庄、竹仔腳庄、大溪厝庄、柴頭港庄、港仔坪庄、劉厝庄合併為「嘉義街」,並將街庄改為大字嘉義山子頂埤子頭下路頭盧厝紅毛埤車店北社尾臺斗坑竹圍子竹子腳後湖大溪厝柴頭港港子坪劉厝等16個大字,而嘉義大字下又分成「東門內」、「東門外」、「西門內」、「西門外」、「南門內」、「南門外」、「北門內」、「北門外」、「大街」、「內教場」、「總爺」等11個小字,主要是沿用清代時的地名而來[2]

1930年1月20日,嘉義街實施市制,成為嘉義市迄今。

更多信息 1920~1930, 1904~1920 ...
Remove ads

族群分佈

1926年的普查統計中,38,300人籍貫為福建、700 人為廣東。(以移民時清朝明朝的區域劃分福建省廣東省。)

更多信息 省份 / 居民(千人), 福建 38.3 ...

嘉義市漢族移民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閩、粵兩省,以福建泉州府和漳州府為主,漳州籍略多於泉州籍,少數來自福州、興化與廣東。

Remove ads

歷任首長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