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因果的封闭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物理的因果封闭性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理论,关于physical领域中因果的本质,在形上學心灵哲学研究中有重要影响。很强的描述是这样的:物理的因果封闭性认为,“所有物理状态都是‘纯粹的’物理结果”(金在权语)[1] ,或者说,“物理结果‘只能’有物理原因”(Agustin Vincente语)。[2]

大部分接受这个理论的人,倾向于接受物理主义观点,即所有实体都存在且是物理实体。正如卡尔·波普尔说道,“物理主义者地原则是物理的封闭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性,而且我把它当作是物理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原则。”[3]

定义

物理的因果封闭性有强和弱两种形式。[4]

强的形式断言,没有任何物理活动有物理领域之外的原因(金在权语)。[1] 也就是说,断言对于所有物理事件,物理原因之外的所有原因都不存在。[5]

弱的形式断言,“所有物理事件都有物理原因。”(Barbara Montero语)[4] 或者,“所有物理的结果都有物理上充足的原因。”(Agustin Vincente语)[2] 或者,“如果我们跟踪物理时间的因果来源,我们需要永远不走出物理领域。”(金在权语)[1] 弱的物理因果封闭性和因果完全性是同义词,[6] 即“所有物理结果都有充足的物理原因”。[5] 也就是说,弱形式允许,在物理原因之外,增加一些可能不是物理性质的,但能造成物理结果的原因。

还原论的概念补充了物理的因果封闭性,认为所有事件都可以最终地还原到物理事件。在这些情况下,心灵事件是物理事件的子集和结果。[7]

重要性

批评

物理因果的封闭性,其有效性一直遭到质疑。[8] 当代,有人指出科学扎根于通过调查剔除主观的东西,寻找客观的东西。以观察者的身份,第三人称的视角,有些哲学家认为是永远不能验证主观问题的(例如意识自由意志)。[9][10][11] 还有批评认为,由Hodgson的讨论,科学自己不能支撑物理因果的封闭性。[12] 还有哲学家批判了这一论证,即支持目的論和基于灵魂的心物关系来论证物理因果的封闭性。[13]

忽视现象

参见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