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地球大合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地球大合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香港無綫電視在1987年為慶祝20週年台慶,動用香港39名歌手而特別製作的慈善籌款歌曲。
![]()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2年11月12日) |
Remove ads
背景
1984年,鮑勃·吉爾多夫帶領英國多位知名歌手以"Band Aid"的名義發表單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為埃塞俄比亞饑民籌款,轟動一時,開群星大合唱籌款歌的先河,引起各地效仿,包括台灣的《明天會更好》以及此曲[2]。
《地球大合唱》計劃是無線電視為慶祝20週年台慶而舉辦的第二次活動,參與歌手共39位,來自14家唱片公司,收益撥歸香港公益金[1]。
全首歌的佈局有如一部小說,有所謂「起承轉合」的铺排。而每一位歌手因應他們聲線的特性和風格,編排出場的先後次序。另外,部份「地位」較高的歌手,每人有兩句獨唱的歌詞;其餘的一半,就只能參與「合」的部份,即最後的大合唱(唱多与少,更取決於歌手當時在無綫的「地位」)。MV由無綫電視拍攝,取景海運碼頭(今海運大廈)。
出場次序
大合唱部份,除上述的歌手之外,其餘沒有參與獨唱的歌手還有:
愛心語錄
黑膠唱片和錄音帶的B面都加插了名為「愛心語錄」的部份,內容是每一位歌手按跟A面一樣的出場次序說幾句和「愛心」有關的話,這種情況在香港發行的唱片中比較罕見。
獎項
- 「榮譽大獎」:《地球大合唱》
- 「最佳作曲獎」:《地球大合唱》
- 1987年度CASH最廣泛演出金帆獎:粵語流行歌曲(電視)[3]
參見
- 《明天會更好》:1985年一首由文章、王日昇、王芷蕾、王夢麟、包小松、包小柏、包偉銘、成鳳、江音傑、江蕙、何春蘭、余天、吳大衛、巫啟賢、李佩菁、李宗盛、李建復、李碧華、李靜、芊苓、周月綺、岳雷、林禹勝、林淑容、林慧萍、邰肇玫、金智娟、姚乙、施孝榮、洪榮宏、唐曉詩、徐乃麟、徐瑋、張艾嘉、張海漢、張清芳、許南盛、許慧慧、許環良、陳淑樺、陳黎鐘、麥瑋婷、童安格、費玉清、黃元成、黃慧文、黃鶯鶯、楊林、楊烈、楊耀東、廖小維、甄妮、齊秦、齊豫、蔡琴、潘越雲、鄭怡、賴佩霞、鍾有道、藍心湄、羅吉鎮和蘇芮合唱的公益歌曲,常與《地球大合唱》被相提並論
- 《凝聚每分光》:1990年一首由林子祥、徐小鳳、許冠傑、梅艷芳、葉蒨文、羅文、譚詠麟合唱的歌曲,呼籲香港人積極面對1997年前途問題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