塭港堆燈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歷史
- 1914年首建,高度15公尺,裝用五等電石氣閃光燈,每2秒一閃,光力800燭光。
- 1920年傾倒,隔年重建,塔形燈器與原塔同,後因沙洲移動再次流失。
- 1957年另建20.7公尺高方形鋼架塔,初用五等電石氣燈,光力800燭光。
- 後於1965年改裝直流電燈,光力增至2600燭光,每3秒一閃。1974年因沙洲移動,並為改善目標,移至附近新址,改建為方錐形鋼架塔,換用四等直流電燈,光力增至3500燭光。
- 1977年改進設備,光力加強為10000燭光,塔高32.4公尺,燈高35.5公尺,公稱光程14.3浬。另設有多向金屬雷達反射器。
自1914年首建以來,塭港堆燈塔因沙洲漂移、海水浸蝕等因素而多次傾斜倒塌,前後歷經七次重建,是全臺灣燈塔中,重建次數最多者。
燈塔結構與行政諸元
- 管轄機關:由交通部航港局管轄。
- 人員編制:無看守人。
- 開放參觀與否:否。
關連項目
參考文獻
- 李素芳 編著,《台灣的燈塔》,遠足文化事業,臺北縣,2002年12月,pp. 88–91。ISBN 957-28031-2-3
- 葉倫會 著,《海洋領航者-台灣燈塔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2000年12月,pp. 40–41。ISBN 957-02-7455-7
- 財政部關稅總局編撰,《中華民國海關簡史》,台北市,1998年7月。ISBN 9570048611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