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夜叉

佛教及印度教中的鬼神之一,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夜叉
Remove ads

夜叉梵語यक्ष羅馬化:Yakṣa巴利語यक्ख羅馬化:yakkha),又譯為藥叉,本义「以鬼為食的」,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女性的夜叉稱為夜叉女(梵語:yakṣīyakṣiṇī,巴利語:yakkhīyakkhinī)。原為古印度傳說中的鬼神,常與羅剎併稱,後被佛教吸收,被列為天龍八部之一。

Thumb
印度貴霜帝國公元2世紀巴特那的夜叉

佛教認為夜叉是具有力量的鬼神,有食人或傷害人的傳說[1],居住在人間、空中與天界。居住在天界的夜叉受帝釋天管轄,負責護衛天界大門,毗沙門天為其統領,佛教護法中的執金剛神黑大將以及五色財神也是居於天界的夜叉。

Remove ads

印度神話

印度神话中,夜叉是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英语Vishnu Purana》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梵天脚掌生出,但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害人的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称为“真诚者”(剋星是大鵬金翅鳥)。

男性夜叉形象多變,有时被描述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夜叉女其貌甚美,一般被描繪為有著面容端正,身材姣好,纖腰巨乳、豐臀長腿的美少女,手攀娑羅樹枝條的女性夜叉,在梵語中稱為śālabañjika

佛教傳說

佛教認為夜叉有三種,《维摩经》注:“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在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维护众生界”。願意護持佛教的夜叉神稱為執金剛神,領袖是密跡金剛。著名的夜叉王有十二藥叉大將迦毘羅神,瑜珈教中有虎伽羅馬伽羅等。

三十三天的入口,由金剛手夜叉負責守衛[2][3]

北涼譯本《毗婆沙論》將帝釋天稱為藥叉天[4]。其妻舍脂,據《雜阿含經》記載,出身阿修羅[5],在《毗婆沙論》中也曾被稱為青衣藥叉[6]。印順法師曾認為「帝釋」可能出身夜叉,與傳說為金剛手普賢菩薩有一致之處[7]

《雜阿含經》中曾稱天魔波旬為夜叉[8]

投生到夜叉身的因緣,是過去行佈施,或常先損害後再利益他人,而得的果報[9]

印度雕像

其他地域造像

其他文化

華人世界中,「母夜叉」原指女性個性潑辣,而後逐漸誤會為醜陋。也有「外面如菩薩,內心如夜叉」,意同人面獸心。或「笑面夜叉」,比喻表面和善而心地險惡的人[10]

引用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