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內義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内义弘(おおうち よしひろ,1356年—1400年)是活跃于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武将守护大名,担任周防长门石见丰前和泉纪伊守护,是大内家的第10代当主。幼名为孙太郎,法号香积寺殿秀山仁实(又做秀山实公梅窗道实)。周防介、大內介、左京权大夫,官阶从四位上。义弘精于歌道,有和歌入选《新后拾衣和歌集日语新後拾遺和歌集》。

事实速览 大内义弘, 時代 ...
事实速览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他是第9代当主大內弘世日语大内弘世的嫡长子,大内弘世由南朝归顺室町幕府,担任周防国的守护大名。1371年,因协助九州探题今川了俊追讨九州地区的南朝势力,被授予丰前守护之职。其弟弟包括满弘、盛见(第11代家主)、弘茂等。其子有持世(第12代家主)、持盛、教祐。幼名为孙太郎,元服后接受室町幕府第2代将军足利义诠偏讳,改名为“义弘”。

1380年弘世死后,大内义弘继任大内氏当主,兼任石见长门的守护之职。1391年,山名氏发生内乱,史称明德之乱。大内义弘介入了纷争。次年对南朝进行谈判,致力于南北朝的统一。由于这一连串功绩,大内义弘又被授予了和泉纪伊的守护之职。大内氏独自同明朝进行贸易,其势力从北九州一直到中国地方,同控制濑户内海地区的细川氏对立,并且足以同室町幕府抗衡。

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满为了削弱地方守护大名的势力,1399年胁迫大内义弘上洛面见天皇。但义弘拒绝了,并联合镰仓公方足利满兼发动反对室町幕府的叛乱(应永之乱)。足利义满遣禅僧绝海中津劝义弘投降,大内义弘率5000人据守,等待足利满兼的援军。足利义满率奉公众日语奉公眾火攻堺城,堺城最终陷落,义弘被畠山满家日语畠山滿家杀死。其坟墓位与今山口县山口市保宁山的瑠璃光寺

义弘死后,大内氏即衰退。

Remove ads

生平

世子时期

大内氏在其父弘世的时代,从南朝阵营归顺室町幕府,成为以周防为据点的有力守护大名。义弘于应安四年(1371年10月,协助担任九州探题今川贞世前往九州[1][2][3] 他在讨伐九州南朝势力中立下战功,于应安5年(1372年)攻下大宰府,并与父亲一同返回。[4]

应安7年(1374年9月,义弘被任命为长门国丰前国守护职[5]同年,幕府命令援助今川贞世,但其父弘世拒绝执行。[4]然而义弘未遵从父命,于翌年亲自出征九州,在各地转战,并大败奉怀良亲王菊池武朝日语菊池武朝[4]

永和元年(1375年3月3日,在筑前世振山合战中,今川军处于劣势,部下武将奥山直朝日语奥山直朝・井伊・小笠原等战死,但义弘鼓舞士兵奋战,最终大破菊池、松浦、千叶的联军。[6][7]同年3月21日,他从九州返回长门国长府日语長府,并参拜了长门的一宫二宫日语忌宮神社。此外,他任命杉信浓守重直日语杉重直为长门国守护代。[8]永和3年(1377年1月13日,他与弟弟满弘日语大内満弘一同参加肥前蜷打之战日语肥前蜷打の戦い,以及同年8月12日肥后臼间白木原之战日语臼間白木原の戦い,并表现活跃。在这些战斗中,早田宫僧正之子稙田宫日语稙田宮(わさたのみや)自尽,菊池武义日语菊池武義菊池武安日语菊池武安菊池一族日语菊池氏及其郎党超过百人战死。[9][10][11]永和4年(1378年9月29日,义弘也参加了肥后诘间原之战日语詫間原の戦い,但此次未能取得胜利。[12][13][14]

Remove ads

继承家督

康历2年(1380年),父亲去世,但在此前后,义弘与弟弟满弘之间围绕家督继承问题,在长门、安艺、石见等地爆发了内讧(称为“康历内战日语康暦内戦”)。永德元年(1381年),义弘获得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支持,最终取得胜利。[4]同年6月,义弘与争夺家督的满弘达成和解,义弘继承家督,并担任周防、长门、丰前三国的守护,而满弘则保有石见国的统治权[4](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石见的守护实际上仍是义弘,满弘只是名义上的国主[15])。另一方面,由于支持满弘的武将人数众多,以及父亲去世后才与满弘达成和解,有观点认为满弘背后其实是父亲弘世,而弘世的死亡可能是在这场战斗中阵亡。[15]至德三年(1386年6月15日,义弘派家臣仁保因幡守作为使者,在高野山的成庆院为父弘世立碑纪念。[16]

势力扩张

室町幕府是由有力守护大名组成的联合政权,将军的权力相对薄弱。因此,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为了强化权力,修建了“花之御所”,并扩充了直属军队“奉公众日语奉公衆”。义弘作为义满的家臣,忠诚地效力。康应元年(1389年3月,义满为参拜严岛而西行,12日义弘在周防都浓郡的降松浦迎接义满,并开始随行。[17]13日,他在周防三田尻的松原设立住宿设施,热情款待义满。14日下午3点至5点左右,义满一行乘船启程前往九州,但因西风强劲、波浪高涨而在向岛浦停泊。15日再次启程,抵达周防吉敷郡的赤崎浦,但因风浪又返回岩屋浦。当天夜晚,因雷雨和波浪加剧,义满在田岛浦(今防府市中浦地区)登陆,并在渔民家中住宿。最终义满放弃前往九州,从此地返回京都。18日,他从周防熊毛郡的竈关(今上关町)出发,26日义弘的船抵达摄津兵库日语大輪田泊,随后于2728日随行上洛[4]从此,义弘开始参与幕府政务核心,常驻京城。[4]

在此期间的康历元年(1379年),义弘曾应高丽的请求出兵讨伐倭寇,甚至追击至庆尚道,但因当地高丽军队不予配合而败退。高丽方面为此派遣使者表示谢意。[18]由于这些行动受到朝鲜方面高度评价,李朝成立后,于应永2年(1395年)11月,大内氏与李朝之间建立了直接外交关系。[a]

至德2年(1385年),义弘从弟弟满弘手中夺取石见国,但作为补偿,满弘获得了丰前国。此后,满弘成为大内氏在九州扩张的核心人物。[15]

义满为了削弱他所认为危险的有力守护大名,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天授5年/康历元年(1379年),他利用细川氏斯波氏的对立,使管领细川赖之失势(康历政变日语康暦の政変)。康应元年(1389年),他挑衅土岐康行日语土岐康行,迫使其起兵,并派遣讨伐军使其投降(土岐康行之乱日语土岐康行の乱)。明德2年(1391年),他策动拥有11国守护权、被称为“六分之一殿”的山名氏分裂,指使山名时熙日语山名時熙与其堂兄氏之日语山名氏之被山名一族的氏清日语山名氏清满幸日语山名満幸讨伐,导致其势力衰退。随后又挑衅氏清与满幸,使其起兵并予以讨伐,最终山名氏仅剩3国(明德之乱)。

义弘积极配合义满的权力强化政策,在明德之乱中担任先锋,率领200骑兵[1][b],在神祇官社后方的东寺布阵。明德2年(1391年12月30日,他在洛西内野奋勇作战,与氏清的家臣小林上野守日语小林義繁进行一骑讨并获胜,立下战功。[4][c]因这次战功,明德3年(1392年1月4日,义弘被授予山名家旧领的和泉与纪伊两国守护职,加上弟满弘及自身原有的领国,成为统治六国的大名。[4][20][2][21][5]义弘一方面归还山名氏在纪伊国强占的庄园,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与庄园领主常有冲突的地方武士与地侍的土地权利,使他们成为领地的给人。[22]义满认可义弘的功绩与忠诚,于明德4年(1393年)12月颁发御内书,承认其地位可与足利将军家相当。[4]

义弘誓言效忠足利将军家,在应永2年(1395年7月20日义满出家时,他也随之出家,成为入道。[23]

Remove ads

与义满的对立

应永4年(1397年),足利义满开始修建北山第,并要求各大名提供人力支援。在众多大名中,唯有大内义弘坚持武士应以弓箭效忠为本的武人信念,拒绝服从,因此触怒了义满。同年末,义满命令义弘讨伐少贰贞赖日语少弐貞頼,义弘派遣了两位弟弟——满弘与盛见,率领五千骑兵前往应战。然而战况持续艰苦,最终满弘在筑前战死。[24]尽管如此,满弘的遗孤却未获得任何奖赏,甚至传出义满暗中唆使少弐贞赖等人讨伐大内氏的传言,义弘因此愈发不满。

应永5年(1398年),义弘为报满弘之仇,亲自出征九州,讨伐少弐家。[24]

义满一方面试图削弱有力守护大名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对义弘的势力扩张感到忧虑。在平定少弐氏之后,他向义弘下达了上洛命令。[24]但义弘拒绝服从[24],义满则持续施压,不断发出上洛命令,进行挑衅。

应永之乱

义弘最终被逼入绝境。他判断要摆脱困境,唯有起兵推翻义满。于是,在应永6年(1399年10月13日,义弘率领军势与弟弟弘茂一同登陆其分国——和泉的堺之浦。[24]他派遣家臣平井新左卫门前往京都,但自己并未入京。

义弘试图联合反幕府势力,与镰仓公方足利满兼、被义满单方面罢免九州探题职务而失势的今川了俊(贞世)、在土岐康行之乱中败落的美浓守护土岐诠直、在明德之乱中被灭的山名氏清之嫡子宫田时清日语宮田時清近江京极秀满日语京極秀満出云守护京极高诠之弟)、比叡山兴福寺众徒日语衆徒,以及楠氏・菊池氏等旧南朝势力取得联系,鼓励他们起兵。然而这些地方的反叛在强大的义满面前几乎毫无抵抗力,大多被镇压。[24]

义满试图安抚义弘,但义弘与足利满兼结盟,正式起兵,在堺修筑城堡作为据点。这便是“应永之乱”的开端。义满派遣禅僧绝海中津劝其投降,义弘于应永6年10月27日礼貌地拒绝。尽管如此,他仍对是否向兴福寺僧众送达由满兼托付的御教书犹豫不决,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22]然而翌日(10月28日),义满正式发布讨伐义弘的治罚御教书,11月堺方面收到消息后,义弘下定决心。[22]他认为自己因谋反而命运已尽,战死已成定局,遂提前举行自己的葬礼,甚至安排了四十九日法会。他还将遗物与信件寄给留在周防的年迈母亲,也写信给留守的弟弟盛见,嘱咐其守护国土。义弘率领约5,000人(一说为3,000人)在坚守,等待满兼的援军,同时展开最后一战。

义满率领以细川满元日语細川満元赤松义则畠山基国畠山满家日语畠山満家斯波义将斯波义重日语斯波義重等为主力的三万余兵力逼近堺。大内军虽屡次击退足利军,士气高昂,但在12月21日[d],义满率奉公众发动火攻等战术,使大内军陷入劣势,众多家臣战死。义弘在死前奋战,重创足利军,最终被畠山满家日语畠山満家击杀。

与兄长一同坚守堺的弘茂原本打算自尽,最终选择投降,并被赦免,成为大内氏的继承者。然而留在周防的盛见表示抵抗,兄弟之间爆发了家督继承之争。

义弘的墓地位于山口县山口市保宁山瑠璃光寺。其弟盛见为祭奠义弘,计划修建瑠璃光寺五重塔,传说于嘉吉2年(1442年)左右完工。如今该塔被指定为国宝,被誉为大内文化的最高杰作。义弘据说安葬于五重塔之下。此外,在他战死之地堺的本行寺也设有供养塔。其肖像画收藏于山口县立山口博物馆日语山口県立山口博物館

Remove ads

外交政策

大内氏开始自称是百济王族琳圣太子的后裔(在应永6年(1399年),他们渡海讨伐倭寇,并以此功绩向朝鲜请求赐予百济故地的土地。[24]高丽国王原本表示同意,但因遭到家臣反对而作罢,最终未能实现)。此外,大内氏还与朝鲜半岛高丽中国大陆明朝开展了独立的贸易活动。

原本对外交流由九州探题今川贞世所垄断,但在其失势后,获得义满信任的大内义弘被幕府正式认可为对外交涉的窗口。[24]与此同时,义满也命令义弘负责整治倭寇,义弘借助义满的信任,在贸易上建立了有利地位。[24]

义弘还将被倭寇掳至日本的朝鲜俘虏送还,并以此为交换,向李氏朝鲜请求获得高丽大藏经[25]

然而,由于义满也密切关注贸易的垄断与利益分配,义满与义弘之间在外交事务上逐渐产生了对立,并不断加深。[24]

人物形象

据传,大内义弘是一位杰出的武人,也是具有骨气的武将。另一方面,他在和歌方面也颇有造诣,不仅与宗硕日语宗碩有交流,甚至被列为《新后拾衣和歌集日语新後拾遺和歌集》的作者之一,可见其也是一位文化人。[24]此外,在应永6年11月,他向和泉国的旧南朝系领主和田氏颁发了安堵状(即“和田文书”)。这份文书是在应永之乱爆发前发出的,但采用的是北朝的年号,并且未包含任何征召兵力的措辞。由此可推测,这是义弘出于体恤之心所做的安排,意在使该文书日后不致牵连和田氏,并可作为其合法凭证使用。此外,关于应永之乱的失败,常被认为是由于纪伊国、石见国的地方武士(国人)背叛所致。但也可以理解为,正因为义弘能够在当时成功动员这些原本难以驾驭的国人与地侍,才会在战局不利时出现背离现象,从而反映出他在领国治理方面的卓越能力。[22]

传说

关于“大内义弘曾作为南朝与北朝之间的调解者,致力于促成南北朝合一[4]的俗说广为流传,但实际上不仅缺乏相关的一手史料,甚至连时代相近的二手史料也未能留存。[26]义弘曾参与调解的说法,出现在室町时代的军记物日语軍記物应永记日语応永記》以及近世的《南方纪传日语南方紀伝》中,但这两部作品作为史料的可靠性都不高。[26]不过,据森茂晓日语森茂暁的观点,大内义弘在元中8年/明德2年(1391年)因参与明德之乱而获得纪伊国和泉国的守护职位,与南朝之间存在诸多利害关系,因此在足利义满正式介入之前,义弘可能确实曾进行过某些初步的接触或谈判。[26]

脚注

注释

  1. 在应永二年之前的十余年间,大内义弘与朝鲜方面未能建立直接的外交关系,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室町幕府派遣的九州探题今川贞世(了俊)对包括大内氏在内的诸大名与朝鲜之间的直接通交施加了限制。今川了俊于应永二年八月被免去九州探题之职,他在《难太平记日语難太平記》中将自己的罢免归咎于“大内与斯波的阴谋”。[19]
  2. 据《明德记》记载,共有300骑兵。
  3. 在这场一骑讨中,义弘所使用的薙刀成为了大内家的传世宝物,被称为“小林薙刀”,小林义繁#物品日语小林義繁#ゆかりの品小林薙刀. 名刀・名器の伝説 - 名刀幻想辞典. [2017-01-08].
  4. 据《足利治乱记日语足利治乱記》记载,是在12月22日

参考文献

关联项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