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莊嚴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莊嚴論
Remove ads

大莊嚴論》,古印度佛教譬喻師馬鳴菩薩所撰[1],為用於通俗教化之佛書。《出三藏記集》未收錄,至法經的《眾經目錄》、《歷代三寶紀》始收錄,載為鳩摩羅什譯,全書共十五卷,《大正藏》收錄於本緣部。

書中收有九十則(分九十章)故事,以歷史傳記寓言故事等體裁方式宣說佛理。其中八十則故事以「我昔曾聞」作為開場白[2],內容包括阿波陀那本生因緣,及一般與佛教有關之故事。末後十則是用一般的民間故事借喻佛理[3]

20世紀初,在新疆庫車克孜爾千佛洞的石窟寺院,發現了一批佛教寫本。1926年,對這批寫本進行研究的德國學者呂德斯(Heinrich Lüders英语Heinrich Lüders)發表《鳩摩羅陀之Kalpanāmaṇḍitikā寫本殘片研究》,認定此梵文殘卷與漢譯的《大莊嚴論》為同一部,大莊嚴論的作者並非馬鳴,而是童受(鳩摩羅陀)[4]

列維(Sylvain Lévi)則主張克孜爾寫本的正式名稱應是窺基《述記》提到的《喻鬘論》(Dṛṣṭāntapaṅkti),是童受在馬鳴原作Kalpanāmaṇḍitikā的基礎上加以改編[4]。藏學家韓恩(Michael Hahn)對《喻鬘論》藏譯本的研究,又進一步否定童受改編馬鳴之說,而較為支持大莊嚴論的作者就是童受。對於《大莊嚴論》的作者到底是童受馬鳴,許多學者對此各抒已見,至今未成定論[4][3][5]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