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拉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拉翅
Remove ads

大拉翅晚清滿族清宮中為婦女所流行的一種頭飾,為板狀冠型,呈現如牌樓般高聳挺立的風貌。满族人称旗頭,因在北京流行又名大京樣大翻車[1]:88,或称達拉翅答喇赤旗頭板等。

Thumb
清朝貴婦人(1911年以前)
Thumb
大拉翅

清朝中期,满族成年女性的发型以二把头钿子为主流,亦是清宫后妃、命妇在朝冠、吉服冠之外,梳装的日常发型[2]:56。晚清时,二把头借助假发和发架,发展为架子头。架子头增加了燕尾,以脑后余发梳成两个尖角燕尾。假发和真发组成的架子头又演变成布料、铁丝等材料构成的大拉翅。《旧京人物与风情》中,将这种变化记为“慈禧当权时”[1]:88。即光绪时期[2]:67

常见的大拉翅可分为旗头板、旗头座、骨架三部。通常是扇面状的中空硬壳,高度一尺左右,下方是头围大小的圆箍。以铁丝做架,布袼褙(浆糊粘合起来的多层布)做胎,表面包裹黑色缎子或绒布。旗头板、旗头座点缀花卉及珠宝首饰。旗头板的表面可以插花卉、簪、钗等众多装饰。旗头板装饰的花卉有真花,也有假花,即绢花。彩色大绢花,称“头花”、“端花”。旗头板侧面还悬挂有流苏(垂穗)。形制上分为无垂穗、单侧穗、双侧穗三种,颜色以红色为主。旗头、扁方、流苏、头花和燕尾成为大拉翅的基本要素[1]:88—89

大拉翅本是晚清最具特色的发型[1]:88,而在中国当代制作的清宫剧中,以《还珠格格》及之后的电视剧为代表,大拉翅成为被普遍误用的发型。2018年的报道指,近年出品、光绪朝之前背景的电视剧,更多见以假发盘成的大拉翅。而大拉翅“越大越重说明女子的身份越高”[3]

Remove ads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