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清银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清银行,原称大清戶部銀行,成立目的主要是為了整理幣制而設,鑄造發行貨幣、代理國庫等特殊業務,是中國第一家中央銀行,也是第二家現代化銀行[註 1]。
歷史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9月27日,大清戶部銀行總行設立於北京西交民巷[1],天津分行設立於天津。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大清户部銀行濟南分行設立於濟南。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更名大清銀行。
1911年(清宣統三年/民前一年),在全國及香港共有分行五十餘處[2]。
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银行暫停营业。1912年(民國元年),大清银行股东请求民国政府准许复办[3],中华民国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同意將「大清銀行」改名中國銀行,继續「中央銀行」職能,遂于1月28日在上海開股东大会,议決成立中国银行[4],且于2月2日,將大清银行清盤[5],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漢口路3號(原大清銀行旧址)开业[6][7]。大清银行清理工作,初归属财政部,后由中国银行处理,1914年,又改隸财政部[8]。
1928年(民國17年)經國民政府核定為政府特許之國際匯兌銀行。
1949年(民國38年),中華民國政府於國共內戰失利退守台灣,其總管理處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臺北;留置中國大陸之中國银行各部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收歸國有。於是,中國銀行現有兩個源流分支:
Remove ads
票樣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