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灣 (臺南市永康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灣 (臺南市永康區)
Remove ads

大灣是臺灣臺南市永康區的一處地名,位在永康區東南一帶[1]:140。廣義的大灣範圍涵蓋今天的大灣里、東灣里、西灣里、南灣里、北灣里與崑山里,狹義的大灣則指大灣里[1]:136[2],本條目主要介紹的是廣義的大灣。大灣地區有機械、電器、電線、服裝、製鞋與食品等廠。與台南市區之間有崑山科技大學,區內又有大灣高中,故相當接近文教區。整體地勢平坦,交通方便,北通西勢地區,南可通太子地區。

事实速览 表記, 漢字 ...

過去大灣一帶是原住民西拉雅族居住地,日治時期進行的戶口調查顯示大灣仍有「熟蕃」居民居住[註 1],境內也有「番仔寮」[註 2]的地名[1]:136[2]

大灣地區的境主廟為大灣廣護宮(舊稱王公廟),建於永曆卅三年(1679年),祀東晉名將謝安。傳說謝安的神主牌,是其後代隨著鄭成功抵台的時候,一併移來台灣落腳的。

Remove ads

地名由來

關於大灣地名的由來,當地耆老多認為是因為過去從大灣到府城有一段很大的彎道,故稱「大彎」,後改今名[1]:138。學者石萬壽《永康鄉志》認為原本在一鯤鯓、下林一帶活動的臺灣社(大員社、臺窩灣社)搬離原居地後,來到鯽魚潭東側居住,後來因「臺灣」一詞變成指稱全島的地名,該地地名因而改稱「大灣」[2][1]:138。但該說法為陳宏田與楊森富所質疑,陳宏田懷疑大灣過去是否曾有「臺灣社」,楊森富則認為「大灣」與「臺窩灣」音近,但不宜混為一談[1]:138。此有也有認為是因為該地緊鄰鯽魚潭的地理形勢而來[1]:138

沿革

在1644年的〈赤崁地區農地與道路圖中〉,鯽魚潭東側已經繪有農地與農舍,並有通往普羅民遮城一帶的街道[1]:136。明鄭時期有謝、李、鄭等姓氏的居民遷入,向原住民租地耕種[1]:137[2]。而在行政區劃上,則劃入天興縣長興里,清朝統治時長興里分割,大灣地區劃歸長興上里[1]:137。清朝統治初期大灣一帶已是重要聚落,並設有大灣塘駐守[1]:138林爽文事件時(1786年),知府楊廷理曾與林爽文勢力的部隊在此交戰[1]:139、140

日治時期大灣一帶隸屬臺南縣臺南辨務署(1897年),後來改歸臺南廳直轄(1910年)[2]。1920年實施州廳制後,該地成為臺南州新豐郡永康庄大灣大字[2]。二次大戰後,因為大灣人口眾多,分成五個村,1982年南灣村再分出崑山村[2]。1993年永康鄉升格永康市,六個村因而改為里[2]

角頭氏族

大灣六里除了崑山里一帶是昔日鯽魚潭浮覆後所形成的新生地,其他五里都有世居大姓[1]:140、141

更多信息 里名, 姓氏 ...

公車路線

更多信息 編號, 經營業者 ...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