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佑非洲
一首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佑非洲》(科薩語:Nkosi Sikelel' iAfrika,祖魯語:Nkosi Sikelel' iAfrika,[ŋkʼɔsi sikʼɛlɛl‿iafrikʼa],英語:Lord Bless Africa),是1994年至1997年的南非雙國歌之一,亦曾經是納米比亞、贊比亞、特蘭斯凱及西斯凱的國歌。作詞及作曲者均為南非的循道宗學校傳教士以諾·桑唐加老師。在種族隔離時期,這首歌是黑人反抗運動的标志性歌曲。
泛非主義運動發展期間,非洲多個國家都曾經採用《天佑非洲》原曲或其修改版本作為國歌:坦桑尼亞從1961年獨立起就開始採用斯瓦希里語版本的《天佑非洲》並使用至今;1964年獨立的贊比亞最初採用該曲的原版本,到1973年再將歌詞修改為具贊比亞當地色彩,形成獨有版本《独立高歌赞比亚,自豪又自由》並使用至今;津巴布韋於1980年至1994年間曾採用紹納語版本的《天佑非洲》;納米比亞在1990年獨立後亦採用過該曲的原版本作為國歌,維持約一年多。
在1994年至1997年期間,《天佑非洲》与《南非的呼唤》(Die Stem van Suid-Afrika)成为南非的雙國歌之一。1997年,南非通过新憲法之後,這首歌曲与《南非的呼唤》合併,成為《南非國歌》。
Remove ads
歷史
1897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的一所循道宗学校任教的傳教士以諾·桑唐加老師以约瑟夫·派理作曲的亚伯旋律为基础,创作了这首《天佑非洲》。在最初的时候只有一段科萨语歌词。1927年的时候另外七段科萨语的歌词被诗人撒缪尔·蒙卡西加入。桑唐加在作曲的时候原本采用四声部和声降B大調,以突显其“将当地的旋律与西方和声相结合”的特点。这首歌很快就在南非的教堂之间流行,并且被奥兰杰高等学校合唱團演唱。而合唱团的创办人之一的约翰·杜伯当时正在担任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即非洲人國民大會的前身)的主席。1912年,该曲在大会的闭幕式上被演唱,并在1925年的时候被定为官方闭幕曲。1927年,该曲的樂譜在南非出版发行。
被禁與重新啟用
1948年,國民黨上台實施種族隔離政策後,由於該曲作為反對南非白人政府的非洲人國民大會的黨歌,《天佑非洲》因此被禁止在南非演唱。然而,此項禁令也使得該曲目在20世紀成為反種族隔離的標誌性歌曲。1994年,作為政治和解的一部分,《天佑非洲》與《南非的呼喚》均被授以國歌的地位。1997年,新憲法將兩首歌合併為一,成為現在的《南非國歌》。
歌词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