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保通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保通宝(日语:天保通寳〔てんぽうつうほう〕 Tenpō tsuhou)是江户时代末期至明治初期在日本流通的硬币。也称为天保錢(日语:天保銭〔てんぽうせん〕 Tenpōsen)。形状为椭圆形銅幣,中央開有一个方孔,一面寫有天保通寶,而另一面的上半部則有「當百」字樣,下半部則印有金座後藤家的花押。該硬幣的主要材料為銅,並加上铅和锡所製成的合金硬幣。一枚重量为5.5匁(约20.6克)[3]。尺寸约为高50毫米(1寸6分5厘)、宽30毫米(1寸1分) [3] 。
![]() | 此條目翻譯自其他語言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2023年12月1日) |
Remove ads
概述
該硬幣鑄造于1835年(天保6年)。該货币的法定价值为100文,因而被称为“當百錢”,但实际上是當作80文的價值流通的。无论如何,从数量上看,该硬币不值其面值(100枚一文錢的宽永通寶),并且造成了经济混乱,且出現了一系列的假币。明治维新后也曾流通,但于1891年12月31日正式停止流通[4] ,并于1896年底(明治29年)停止与新币兑换[5] [注 1] 。
明治时代后,日本陆军大学校毕业生所佩戴的徽章因酷似天保通寶,因此也被称为“天保錢组”。另一方面,在新的货币制度兌換下,一枚天保通宝的價值僅能兑换成8厘(1枚1文錢的宽永通宝铜币=1厘),連一錢都不到。因此在當時,無法適應新時代或缺乏適應新時代能力的人有時會被戲稱為“天保錢”。明治初期,出现了类似现代百元商店的“8厘均一”或“2銭8厘均一”等名稱,这些名稱都是源自於天保通寶的8厘價值。
根據《明治財政史》中记载,从1877年(明治10年)到1897年9月(明治30年)間因不便流通而被收集並重鑄的貨幣有: 5錢硬幣、2钱硬幣、天保通宝及文久永宝四種。
据估计,迄今为止,天保通宝尚存有 1 亿至 2 亿枚,且不包括那些已被回收和重鑄的硬幣。
Remove ads
公鑄幣
為了應對讓銀座變得富有的黃銅四文錢的成功,擔任金座的後藤三右衛門光亨產生了發行高面值硬幣的想法。 因此,天保通寶是由金座主導發行的的。
规定重量为5匁5分,规定成色为铜78%、铅12%、锡10%,但根据明治造币局的分析,其成分為银0.037%、铜81.307 % 、铅9.742%、锡8.261%、铁0.056%、锌0.193%、锑0.035%、砷0.182%和硫0.084%[7]。
1835年(天保6年)6月15日开始铸造,同年9月2日发行,次年1836年( 天保7年)12月停铸。 直到1837年8月才重新开始重鑄,至1842年1月13日铸造量为10,024,500枚,天保时代共计39,735,200枚[8] [9] 。还有一种说法是,1866年至13年间铸造总量为39,732,200枚[10] [11] 。其中任何一个應該都是对“五”和“二”的误读,并且印刷错误。天保时代幕府通过铸造获得的利润为180,800两[12] 。
1847年10月18日(弘化四年)恢复铸造,此后数量大幅增加,到萬延时代达到顶峰。从1865年 (應慶元年) 11月起,在大阪难波设立的銀座开始铸造,一直持续到1868年 (應慶4年) 1月、大政奉还後,新政府設立的貨幣司在1868年 (慶應4年) 4月23日到1870年 (明治3年) 8月5日共铸造了63,913,752枚,铸造总量在天保6年間据说高達484,804,054枚[13] 。
明和时代以后,由于宽永通宝鐵一文幣和黄铜四文币的大量发行,钱币的市场价格下降,而天保通宝的发行则加速了这种下降。因此,为了防止钱币价格下跌,幕府于天保13年8月签订了每一两等同6500文的合约作为市场价格[14] ,并一度稳定在6000〜7000文左右。但是到了幕府末期,應慶年間的時代由於大量鑄造發行,最終突破了一兩兌換10000文。
另外,从安政时代开始,宽永通宝铜1文、铁1文、黄铜4文的價值就與面值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1862年,幕府再次發布要求接受天保通寶为100文币的通知,但市場上還是很难接受將它以等同於100文的價值流通。1865年,幕府別無選擇,只能以“鐵1文錢=1文”、“天保通寶=100文”的標準批准了以下的“兌換機制”。[3] [11] 。
- 宽永通寶一文錢或耳白錢:6 文
- 其他的寛永通寶銅一文銭:4 文
- 宽永通寶黄铜四文錢:12 文
- 文久永寶四文錢:8 文
而這次庆应义塾元年的修改也受到了批评,硬币和硬币价格的修订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3] 。另外,在铜币减少到12文的同时,天保錢的价值也相对降低,因为天保錢仍保持不变。 [3]
在公鑄版的硬幣中,有“長郭”、“細郭”、“中郭”、“広郭”等已知的種類,“長郭”是「寳」字中的「貝」字長度稍长。 在其他三種類型中,其他字體幾乎相同,但“貝”字很寬,且輪廓幾乎是方形的。
一般認為此時正處於生產過渡期。
在日本钱币界,天保6年(1863年)至次年铸造的硬币被称为“長郭”或“中郭”,天保8至13年的硬币被称为“細郭”,而弘化4年之后的硬币被称为“広郭 [9] 。 [9]但也有一种理论认为这与幸存件数与铸造件数的比率不匹配。无论如何,“長郭”是早期,“広郭”是后期的说法已经基本成立。
Remove ads
地方私鑄币
天保通宝的价值仅为5〜6枚宽永通宝一文钱,虽然硬币的发行并未被认定为“禁止”,但在地方硬币发行的阴影下,各藩秘密铸造的现象十分猖獗。德川时代末期的伪装。明治时期交换收藏的《天保通宝》有5億8674万枚以上[15] ,比金座和貨幣司铸造的《天保通宝》的发行量加起来還要超过 1 亿枚。私铸量达2亿枚左右,但无一件被回收。
已知有10多个藩私自鑄造錢幣,其中包括久留米藩、萨摩藩、福冈藩、冈藩、土佐藩、長州藩、會津藩、仙台藩、久保田藩和盛冈藩[16]。另外,水户藩也铸造了天保通宝,但不能將其歸類在私鑄幣的範圍,這是因为它是在得到江户幕府的正式許可後鑄造的。
不只如此,還有來源不明的、被稱為“不知銭(ふちせん)”的天保通寶、可能是來自於無法判斷的其他藩國所鑄的私铸幣、亦或是民间小规模铸造的铸造品等。
在当今的钱币界,存世量較少的私鑄幣在價值上還要遠比官方鑄造的公鑄幣要高得多。
試鑄幣
天保通宝的試鑄幣中有一種比實際發行還小一點的當五十貨幣。
其他漢字文化圈中的例子
参考文獻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