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夺权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革”期间政治斗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夺权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各级党政机关的夺权事件,主要由各地群众造反组织发起[1][2][3]。自1967年1月上海“一月风暴”起,夺权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展开,过程中建立的各级“革命委员会”代替了原先的各级党委及政府,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实行党政合一、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2][4]。1968年9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已先后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夺权运动基本结束[5][6]。


概述
1967年1月,上海一月风暴爆发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山西(1月14日)、黑龙江(1月31日)、贵州(1月25日)、山东(2月3日)等省纷纷夺权,并建立了各级“革命委员会”以代替各级党委及政府,集党、政大权于一身[2][4][7]。从此,文化大革命进入了全面夺权的新阶段[8]。
在夺权运动中,196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军队正式介入地方文革[9][10]。3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军、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被俗称为“三支两军”,其中以“支左”为中心,即支持地方的“革命左派”[9][10]。
夺权引起的震荡、革委会筹备委员会的权力争夺进一步搞乱了全国,造反派内部亦有分裂、大规模“武斗”频发,并迫害了大批干部[1][2]。同时,林彪集团和中央文革小组支持的造反派在各地乘机膨胀,扶植党羽,攫取了相当部分党政大权[11]。
1968年9月,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的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至此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已先后建立了革命委员会[5][6]。二十个月的“夺权斗争”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严重损失,据官方数据,社会总产值1967年比上年下降9.9%、1968年比上年再降4.7%[5]。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