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姚宜瑛

中文作家、出版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姚宜瑛
Remove ads

姚宜瑛(1927年9月5日—2014年3月3日),近代著名中文作家、出版家,祖籍江蘇宜興人。曾任《掃蕩報》、《經濟日報》記者,《中國文選》主編。所創立大地出版社為臺灣文學出版界的「五小」之一,

Thumb
2002年,於台北凱悅飯店舉行中華民國筆會年度會員大會。齊邦媛(左)、姚宜瑛(中)、潘人木(右)。

生平

  • 1927年,九月生於江蘇宜興
  • 1948年,畢業於上海法學院新聞系。
  • 1949年,五月來達臺灣,月底任職《掃蕩報》記者。
  • 1964年,首部作品〈搶親〉發表於《中央日報》副刊。[1]
  • 1968年,長篇小說《明天的陽光》連載於《女性》雜誌。八月中篇小說《烟》出版。
  • 1969年,主編《中國文選》。
  • 1972年,十月成立大地出版社。是繼林海音之後,台灣獨立經營文學出版社的女作家。
  • 1982年,母親由大陸來臺灣。
  • 1983年,散文〈春來〉聯合報副刊發表,並有海內外八家報刊雜誌轉載。
  • 1986年,〈暗〉、〈報答〉發表於聯合報副刊,並為讀者文摘選入。
  • 1992年,第一本散文集《春來》在臺北出版。
  • 1999年,退出大地出版社經營。
  • 2003年,十月出版第二本散文集《十六棵玫瑰》。
  • 2014年,三月三日於臺北辭世,享壽八十七歲。[2][3]

作品

散文

  • 《春來》,臺北:大地出版社,1992年1月
  • 《十六棵玫瑰》,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年10月

小說

中篇小說

  • 《烟》,臺北:水牛出版社,1968年8月

長篇小說

  • 《明天的陽光》,臺北:新亞出版社,1969年5月

評價

  • 鍾淑華:「作家姚宜瑛在〈春來〉中,以典雅、清麗、婉約的文字描寫母女之親情和民胞物與的大愛,撥動了我的心弦,而文章的深度和力度更強烈地震撼我心。」[4]
  • 隱地:「姚宜瑛是個溫柔之人,一生行事總止於該止之處,如她在壯年時結束出版事業,潛心創作,雖著作不多,但每部作品都是作家必讀的鉅作。」[3]
  • 封德屏:「姚宜瑛創辦的大地出版社替台灣文壇開啟新頁,不僅大量引進優秀的翻譯文學,也重視台灣、海外優秀作家,對提攜後輩不遺餘力。」[3]
  • 張詮:「一生沉浸在文學世界的姚宜瑛體認到,『做自己真心喜愛的事,日子才會變得更美好。』她做了,而且做得很成功。認識她的人都說,看不出姚宜瑛已到了耄耋之年了。[5]

註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