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娃娃脸尼尔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娃娃脸尼尔森
Remove ads

娃娃脸尼尔森(英語:Baby Face Nelson,1908年12月6日—1934年11月27日),本名莱斯特·約瑟夫·吉利斯(英語:Lester Joseph Gillis),別名為喬治·尼爾森George Nelson),是一名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人,美国1930年代的一位银行抢匪。在约翰·迪林杰、「漂亮男孩」弗洛伊德被击毙后尼尔森成为了新的「全民公敌」(Public Enemy Number 1)。

事实速览 喬治·尼爾森George Nelson, 出生 ...
Remove ads

早年经历

尼尔森于1908年12月6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出生,在学校时,尼尔森脾气暴躁且常与其它学生打架,并曾用手枪误伤一名同龄儿童。13岁时尼尔森因盗窃一辆汽车而被送往刑事学校管制,之后的几年中尼尔森加入街头帮派并再度被送往刑事学校管制。[1][2]

婚姻

  • 1928年,尼尔森在标准石油公司工作时遇见售货员海伦·瓦泽那卡(Helen Wawzynak),两人相爱后后很快结婚并有一儿一女,海伦在婚后改名为海伦·吉利斯(Helen Gillis)。[3]

犯罪生涯

  • 1930年4月,尼尔森抢劫了一家银行,获得4000美金,之后尼尔森多次实行抢劫、谋杀并与美国警方及联邦调查局对抗。
  • 1931年,尼尔森及其所处帮派“胶带”(the Tape)大部分成员被警方抓获,《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在报道中称尼尔森为““George 'Baby Face' Nelson”(乔治‘娃娃脸’尼尔森),此后尼尔森便一直被称为“娃娃脸”尼尔森。但据报道尼尔森曾表示自己非常讨厌“娃娃脸”这个称呼,他更愿意被称呼为“大乔治”(Big George)。[4]
  • 1932,尼尔森在被从监狱转至慧顿(Wheaton)受审时逃脱,在此期间尼尔森化名“吉米·约翰逊”(Jimmy Johnson)并结识了窃贼与走私犯约翰·切斯(John Paul Chase)。[5]
  • 1934年,尼尔森加入“头号公敌”约翰·迪林杰的团队,而一些传闻认为在约翰·迪林杰“wooden pistol”(木制手枪)越狱事件中提供有帮助。[6]
  • 1934年4月20日,尼尔森与迪林杰一行人前往威斯康辛州小波西米亚别墅(Little Bohemia)度假时行踪败露。联邦调查局于22日包围小波西米亚别墅试图抓捕迪林杰一行人,但因训练与火力不足致使迪林杰等人逃脱且一名探员殉职、二名探员重伤以及一名游客被FBI误杀,此次行动失败使得联邦调查局受到多方批评。[7]

死亡

  • 1934年11月27日,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探员Sam P Cowley与Herman “Ed” Hollis于伊利诺伊州巴林顿(Barrington)与尼尔森一行人遭遇并交火,两名FBI探员先后在战斗中殉职,尼尔森负伤脱逃后重伤身亡,尸体于次日在一处公墓附近被发现。[8][9]海伦·吉利斯则于数日后被抓获,服刑一年,在1987年去世。[10]

影响

先后击毙“头号公敌”约翰·迪林杰与“娃娃脸”尼尔森使得调查局(Bureau of Investigation,缩写:BOI,联邦调查局前身)名声大噪,为1935年改为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与日后扩大执法权、建立公众公信力做下铺垫。但在抓捕“娃娃脸”尼尔森时付出的惨痛伤亡也暴露出调查局的缺点:缺乏与其它执法部门的交流协同、执法者武器火力较弱无法应对罪犯的重火力、计划、应变能力欠妥致使小波西米亚别墅包围行动失败以及误杀平民。而这也促使联邦调查局加强执法者火力与防护、强化应变能力,之后的类似事件更使得美国聯邦調查局重大事件響應組成立。[10][7]

流行文化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