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教派分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教派分裂(英語:Schism),也称宗教分裂[1],是指一个宗教或教派之中,因为信徒之间發生理念或教義理解上的分歧,而互相分裂、或分離出不同團體,尤其是原先為單一宗教團體的分裂。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各大宗教,都有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2]
佛教
基督宗教
基督教史上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宗派分裂:第一次為11世纪發生的東西教會大分裂,導致教會分成罗马公教(天主教)与东方正教(東正教);第二次為16世纪發生的宗教改革,導致罗马公教分裂出新教。此外,羅馬公教在14世紀至15世紀還經歷過「亞維儂分裂」,但最終沒有對其造成永久性的分裂。
此外,基督教術語中的「異端」,也可視為教派分裂的一種類型;例如5世紀聶斯脫里主義在以弗所公會議上被認定為異端,而從主流教會分離為「東方教會」(聶斯脫里派教會)。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7世紀分裂为遜尼派及什葉派,這兩派也是伊斯蘭教派中,人數較多的二個教派,其主要差異在於對於穆罕默德继任者的不同意見,以及以因產生的一些相關政治議題,以及伊斯蘭神學和教法學上的差異[3]。。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