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宗教隔離
现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隔离
伊朗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由什葉派宗教學者等級領導神權政治。伊朗把非穆斯林的一神論者身分定為齊米(Dhimmi,「順民」)[5],美國國務院確認有「基於宗教信仰的監禁、騷擾、恐嚇和歧視」事件在伊朗發生[6]。
伊朗憲法中,巴哈伊教不屬於當局承認的少數宗教群體[7],在伊朗被認為是叛教者[8][9],因為該教相信較穆罕默德晚出生的先知巴哈歐拉,違背伊斯蘭教中關於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被派往人類的使者的教義[10]。有信奉巴哈伊教的學生因宗教被大學開除[11][12][13],而巴哈伊教教育工作者必須放棄宗教信仰以獲得伊朗的大學教席。[14]

2004年3月1日之前,沙特阿拉伯政府官方網站明文規定猶太人被禁止進入該國[16][17][18]。法律只容許穆斯林進入位於該國的聖城麥加和麥地那,非穆斯林不得進入或穿越麥加,試圖進入可能會受懲處如罰款[15],踏足麥加更可能會被驅逐出境。由於這個規定所限,在這些城市提供服務的外國公司必須僱用穆斯林員工或讓非穆斯林員工在城外工作[19]。
20世紀80年代,麥加和麥地那的電話服務由加拿大貝爾電話公司(Bell Canada)提供[20],該公司在城外設立非穆斯林員工的辦公室[21],而在1970年代後期因招聘涉及宗教和性別歧視而被告上加拿大人權仲裁庭(Canadian Human Rights Tribunal)[22]。
其他
《衛報》記者認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是「一個依賴、被扼殺和種族隔離的國度」,並形容聯合國駐波黑國際高級代表以「聯合國認可的自由帝國主義」控制波斯尼亞,造成「依賴、扼殺民間社會,當地因戰亂受傷和失業的居民受外國領薪人員管治,因而形成非常明顯的金融隔離制度」。[25]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