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宗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宗泐(?—1391年),俗姓陈,字季潭,号全室。明初高僧。
早年是孤兒,為临海周氏收养,八歲養父母皆亡,入天宁寺(今龙兴寺)为僧,二十歲师从杭州净慈寺高僧笑隐大訢。宗泐出口成诵,笑隐遂为之授具足戒。元末,出主餘杭中天竺万寿永祚寺。
洪武四年(1371年),应召称旨,住天界寺。工於詩,“学博才瑰”,“其诗风格高骞可抗”,明太祖呼为“泐秀才”。洪武十一年(1378年),出使西域,“涉流沙,度葱岭,遍游西天,通诚佛域”,洪武十五年(1382年),归朝,经过黃河源區时,曾对其进行考察,并赋诗一首《望河源》,在诗序中他指出河源出自巴颜喀拉山的东北,而且是黄河和长江上源的分水岭。洪武二十四年,释智聪以胡惟庸案获罪,而牵连宗泐,幾被處極刑。[1]太祖下旨免死,退居安徽凤阳槎椰峰,一度出主水西寺。晚年居江浦石佛寺。二十四年(1391年)卒于寺。
注釋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