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散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散官,又名階官,不理事,僅以寓祿的官員,多為朝廷重官的酬傭。
散官原本指無擔任固定職事的官員,如漢代已有散騎常侍一職,類似皇帝顧問官。隋代始置散官之職,初无文武之分。《隋书·百官志下》:“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後演變為表示官位等級的稱號,會隨著年資而晉升。又依照文、武官而分為文散官與武散官。《隋書·百官志下》:“開皇六年,吏部又别設朝議、通議、朝請、朝散、給事、承奉、儒林、文林八郎;武騎、屯騎、驍騎、游騎、飛騎、旅騎、雲騎、羽騎八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正九品以上。”這就是「八郎八尉」,文帝設之以醻賞勤勞。其中朝議郎為八郎之首,武騎尉為八尉之首。八郎八尉輪值吏部,常使出入監檢。宋朝時有寄禄官(寄禄),它是一種表示资历待遇的官称。例如某人的官銜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則吏部尚书是寄禄官,所任的实职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丰以后,寄禄官都改为阶官。[1]
散官名義上與官品一樣分為三十階,但實際上沒有正一品,故只有二十九階。明代散官分九等十八階,有初授、陞授、加授、以歷考為差。
散官階級與可任的官職有關,例如:文散階正七品上的官員,他就不太可能去就任從二品的尚書左僕射,較可能從事職官官品在正七品上左右的職司。
文武官員官職全銜由右列部份組成:〈散官位階〉+〈職事官職〉+〈勳位〉(如果有授勳)+〈爵位〉(如果有封爵)。 舉例:「唐〈光祿大夫〉行〈中書令修文館大學士監國史〉〈上柱國〉〈郢國公〉宗楚客。」指宗楚客以本階從二品光祿大夫任職較低階職官正三品中書令,兼任修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授正二品上柱國勳,封爵郢國公。唐制,任低於本階職事官曰「行」,任高於本階職事官曰「守」,任與本階平級職事官不加「行」、「守」[2]。
Remove ads
文散階
遼朝散階 |
開府儀同三司 |
特進 |
崇祿大夫 |
金紫崇祿大夫 |
銀青崇祿大夫 |
正議大夫 |
通議大夫 |
太中大夫 |
中大夫 |
中散大夫 |
朝議大夫 |
朝請大夫 |
朝散大夫 |
朝議郎 |
奉義郎 |
通直郎 |
朝請郎 |
宣德郎 |
朝散郎 |
宣義郎 |
給事郎 |
徵事郎 |
承奉郎 |
承務郎 |
儒林郎 |
登仕郎 |
文林郎 |
將仕郎 |
品秩 | 金朝散階 | |
從一品 | 上 | 開府儀同三司 |
中 | 儀同三司 | |
中次 | 特進 | |
下 | 崇進 | |
正二品 | 上 | 金紫光祿大夫 |
下 | 銀青榮祿大夫 | |
從二品 | 上 | 光祿大夫 |
下 | 嘉善大夫 | |
正三品 | 上 | 通政大夫 |
中 | 資政大夫 | |
下 | 資善大夫 | |
從三品 | 上 | 正奉大夫 |
中 | 通奉大夫 | |
下 | 中奉大夫 | |
正四品 | 上 | 正議大夫 |
中 | 通議大夫 | |
下 | 嘉議大夫 | |
從四品 | 上 | 大中大夫 |
中 | 中大夫 | |
下 | 少中大夫 | |
正五品 | 上 | 中議大夫 |
中 | 中憲大夫 | |
下 | 中順大夫 | |
從五品 | 上 | 朝請大夫 |
中 | 朝散大夫 | |
下 | 朝列大夫 | |
正六品 | 上 | 奉政大夫 |
下 | 奉議大夫 | |
從六品 | 上 | 奉直大夫 |
下 | 奉訓大夫 | |
正七品 | 上 | 承德郎 |
下 | 承直郎 | |
從七品 | 上 | 承務郎 |
下 | 儒林郎 | |
正八品 | 上 | 文林郎 |
下 | 承事郎 | |
從八品 | 上 | 征事郎 |
下 | 從仕郎 | |
正九品 | 上 | 登仕郎 |
下 | 將仕郎 | |
從九品 | 上 | 登仕佐郎 |
下 | 將仕佐郎 |
品秩 | 元朝散階 |
正一品 | |
開府儀同三司 | |
儀同三司 | |
特進 | |
崇進 | |
金紫光祿大夫 | |
銀青榮祿大夫 | |
從一品 | 光祿大夫 |
荣禄大夫 | |
正二品 | 資德大夫 |
資政大夫 | |
資善大夫 | |
從二品 | 正奉大夫 |
通奉大夫 | |
中奉大夫 | |
正三品 | 正議大夫 |
通議大夫 | |
嘉議大夫 | |
從三品 | 大中大夫 |
中大夫 | |
亞中大夫 | |
正四品 | 中議大夫 |
中憲大夫 | |
中颀大夫 | |
從四品 | 朝請大夫 |
朝散大夫 | |
朝列大夫 | |
正五品 | 奉政大夫 |
奉議大夫 | |
從五品 | 奉直大夫 |
奉訓大夫 | |
正六品 | 承德郎 |
承直郎 | |
從六品 | 儒林郎 |
承務郎 | |
正七品 | 文林郎 |
承事郎 | |
從七品 | 征事郎 |
從仕郎 | |
正八品 | 登仕郎 |
將仕郎 | |
從八品 | 登仕佐郎 |
將仕佐郎 |
品秩 | 明朝文散階 | 清朝文散階 |
正一品 | 升授特進光祿大夫 初授特進榮祿大夫 |
光祿大夫 |
從一品 | 升授光祿大夫 初授榮祿大夫 |
榮祿大夫 |
正二品 | 加授資德大夫 升授資政大夫 初授資善大夫 |
資政大夫 |
從二品 | 加授正奉大夫 升授通奉大夫 初授中奉大夫 |
奉政大夫 |
正三品 | 加授正議大夫 升授通議大夫 初授嘉議大夫 |
通議大夫 |
從三品 | 加授大中大夫 升授中大夫 初授亞中大夫 |
中議大夫 |
正四品 | 加授中議大夫 升授中憲大夫 初授中順大夫 |
中憲大夫 |
從四品 | 加授朝請大夫 升授朝議大夫 初授朝列大夫 |
朝議大夫 |
正五品 | 升授奉政大夫 初授奉議大夫 |
奉政大夫 |
從五品 | 升授奉直大夫 初授奉訓大夫 |
奉直大夫 |
正六品 | 升授承德郎 初授承直郎 |
承德郎 |
從六品 | 吏材幹出身授宣德郎 升授儒林郎 初授承務郎 |
吏員出身者宣德郎 儒林郎 |
正七品 | 吏材幹授宣議郎 升授文林郎 初授承事郎 |
吏員出身者宣義郎 文林郎 |
從七品 | 升授征仕郎 初授從仕郎 |
徵仕郎 |
正八品 | 升授修職郎 初授迪功郎 |
修職郎 |
從八品 | 升授修職佐郎 初授迪功佐郎 |
修職佐郎 |
正九品 | 升授登仕郎 初授將仕郎 |
登仕郎 |
從九品 | 升授登仕佐郎 初授將仕佐郎 |
登仕佐郎 |
Remove ads
1 | 大徳/大德 | Daitoku | 大德(濃紫) |
2 | 小徳/小德 | Shōtoku | 小德(薄紫) |
3 | 大仁 | Daijin | 大仁(濃青) |
4 | 小仁 | Shōjin | 小仁(薄青) |
5 | 大礼/大禮 | Dairei | 大禮(濃赤) |
6 | 小礼/小禮 | Shōrei | 小禮(薄赤) |
7 | 大信 | Daishin | 大信(濃黄) |
8 | 小信 | Shōshin | 小信(薄黄) |
9 | 大義 | Daigi | 大義(濃白) |
10 | 小義 | Shōgi | 小義(薄白) |
11 | 大智 | Daichi | 大智(濃黒) |
12 | 小智 | Shōchi | 小智(薄黒) |
武散階
品秩 | 金朝武散階 | |
從一品 | 上 | 開府儀同三司 |
中 | 儀同三司 | |
中次 | 特進 | |
下 | 崇進 | |
正二品 | 上 | 金紫光祿大夫 |
下 | 銀青榮祿大夫 | |
從二品 | 上 | 光祿大夫 |
下 | 嘉善大夫 | |
正三品 | 上 | 龍虎衛上將軍 |
中 | 金吾衛上將軍 | |
下 | 驃騎衛上將軍 | |
從三品 | 上 | 奉國上將軍 |
中 | 輔國上將軍 | |
下 | 鎮國上將軍 | |
正四品 | 上 | 昭武大將軍 |
中 | 昭毅大將軍 | |
下 | 昭勇大將軍 | |
從四品 | 上 | 安遠大將軍 |
中 | 定遠大將軍 | |
下 | 懷遠大將軍 | |
正五品 | 上 | 廣威將軍 |
中 | 宣威將軍 | |
下 | 明威將軍 | |
從五品 | 上 | 信武將軍 |
中 | 顯武將軍 | |
下 | 宣武將軍 | |
正六品 | 上 | 武節將軍 |
下 | 武德將軍 | |
從六品 | 上 | 武義將軍 |
下 | 武略將軍 | |
正七品 | 上 | 承信校尉 |
下 | 昭信校尉 | |
從七品 | 上 | 忠武校尉 |
下 | 忠顯校尉 | |
正八品 | 上 | 忠勇校尉 |
下 | 忠翊校尉 | |
從八品 | 上 | 修武校尉 |
下 | 敦武校尉 | |
正九品 | 上 | 保義校尉 |
下 | 進義校尉 | |
從九品 | 上 | 保義副尉 |
下 | 進義副尉 |
品秩 | 元朝武散階 |
正二品 | 龍虎衛上將軍 |
金吾衛上將軍 | |
驃騎衛上將軍 | |
從二品 | 奉國上將軍 |
輔國上將軍 | |
鎮國上將軍 | |
正三品 | 昭武大將軍 |
昭勇大將軍 | |
昭毅大將軍 | |
從三品 | 安遠大將軍 |
定遠大將軍 | |
懷遠大將軍 | |
正四品 | 廣威將軍 |
宣威將軍 | |
明威將軍 | |
從四品 | 信武將軍 |
顯武將軍 | |
宜武將軍 | |
正五品 | 武節將軍 |
武德將軍 | |
從五品 | 武義將軍 |
武略將軍 | |
正六品 | 承信校尉 |
昭信校尉 | |
從六品 | 忠武校尉 |
忠顯校尉 | |
正七品 | 忠勇校尉 |
忠翊校尉 | |
從七品 | 修武校尉 |
敦武校尉 | |
正八品 | 保義校尉 |
進義校尉 |
品秩 | 明朝武散階 | 清朝武散階 |
正一品 | 升授特進光祿大夫 初授特進榮祿大夫 |
建威將軍 |
從一品 | 升授光祿大夫 初授榮祿大夫 |
振威將軍 |
正二品 | 加授龍虎將軍 升授金吾將軍 初授驃騎將軍 |
武顯將軍 |
從二品 | 加授奉國將軍 升授定國將軍 初授鎮國將軍 |
武功將軍 |
正三品 | 加授昭武將軍 升授昭毅將軍 初授昭勇將軍 |
武義都尉 |
從三品 | 加授安遠將軍 升授定遠將軍 初授懷遠將軍 |
武翼都尉 |
正四品 | 加授廣威將軍 升授宣威將軍 初授明威將軍 |
昭武都尉 |
從四品 | 加授信武將軍 升授顯武將軍 初授宣武將軍 |
宣武都尉 |
正五品 | 升授武節將軍 初授武德將軍 |
武德騎尉 |
從五品 | 升授武毅將軍 初授武略將軍 |
武德佐騎尉 |
正六品 | 升授承信校尉 初授昭信校尉 |
武略騎尉 |
從六品 | 升授忠武校尉 初授忠顯校尉 |
武略佐騎尉 |
正七品 | 武信騎尉 | |
從七品 | 武信佐騎尉 | |
正八品 | 奮武校尉 | |
從八品 | 奮武佐校尉 | |
正九品 | 修武校尉 | |
從九品 | 修武佐校尉 |
Remove ads
宋朝官階
品秩 (舊) |
元豐前 | 元豐改制后 | 品秩 (新) |
階 |
使相 (節度使、樞密使、親王、留守、檢校官 兼 中書令、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開府儀同三司 | 從一品 | 1 | |
從二品 | 尚書省左僕射 尚書省右仆射 |
特進 | 2 | |
正三品 | 吏部尚書 | 金紫光祿大夫 | 正二品 | 3 |
兵部尚書 戶部尚書 刑部尚書 禮部尚書 工部尚書 |
銀青光祿大夫 | 從二品 | 4 | |
正四品上 正四品下 |
尚書省左丞 尚書省右丞 |
光祿大夫 | 正三品 | 5 |
正四品下 | 吏部侍郎 兵部侍郎 戶部侍郎 刑部侍郎 禮部侍郎 工部侍郎 |
正議大夫 | 從三品 | 6 |
正五品上 | 給事中 | 通議大夫 | 正四品 | 7 |
以上無磨勘法,需特旨除授 | ||||
正四品下 | 左諫議大夫 右諫議大夫 |
太中大夫 | 從四品 | 8 |
以上為宰相所帶階官,文臣帶諸閣侍制以上磨勘遷轉至止 | ||||
從三品 | 秘書省監 | 中大夫 (執政官所帶階官) |
正五品 | 9 |
光祿寺卿 卫尉寺卿 少府監監 |
中散大夫 | 從五品 | 10 | |
從四品上 正四品上 從四品上 從四品上 從四品上 從五品上 從五品上 |
秘書省少監 太常寺少卿 光祿寺少卿 司農寺少卿 衛尉寺少卿 尚書省左司郎中 尚書省右司郎中 |
朝議大夫 | 正六品 | 11 |
從五品上 | 前行郎中: 吏部: 吏部司郎中 司封司郎中 司勛司郎中 考功司郎中 兵部: 兵部司郎中 職方司郎中 駕部司郎中 庫部司郎中 |
朝請大夫 | 從六品 | 12 |
中行郎中: 戶部: 戶部司郎中 度支司郎中 金部司郎中 倉部司郎中 刑部: 刑部司郎中 都官司郎中 比部司郎中 司門司郎中 |
朝散大夫 | 13 | ||
后行郎中: 禮部: 禮部司郎中 飼部司郎中 主客司郎中 膳部司郎中 工部: 工部司郎中 屯田司郎中 虞部司郎中 水部司郎中 |
朝奉大夫 | 14 | ||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下 |
前行員外郎: 吏部: 吏部司員外郎 司封司員外郎 司勛司員外郎 考功司員外郎 兵部: 兵部司員外郎 職方司員外郎 駕部司員外郎 庫部司員外郎 侍御史 |
朝請郎 | 正七品 | 15 |
從六品上 | 中行員外郎: 戶部: 戶部司員外郎 度支司員外郎 金部司員外郎 倉部司員外郎 刑部: 刑部司員外郎 都官司員外郎 比部司員外郎 司門司員外郎 起居郎 起居舍人 |
朝散郎 | 16 | |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七品上 從七品上 從七品下 |
后行員外郎: 禮部: 禮部司員外郎 飼部司員外郎 主客司員外郎 膳部司員外郎 工部: 工部司員外郎 屯田司員外郎 虞部司員外郎 水部司員外郎 左司諫 右司諫 殿中侍御史 |
朝奉郎 | 17 | |
正五品上 從七品上 從八品上 從八品上 |
國子監博士 太常寺博士 左正言 右正言 |
承議郎 | 從七品 | 18 |
從五品上 | 太常寺丞 秘書省丞 殿中省丞 秘書省著作郎 秘書省秘書郎 |
奉議郎 | 正八品 | 19 |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上 從五品下 |
太子中允 太子左贊善大夫 太子右贊善大夫 太子中舍人 太子洗馬 |
通直郎 | 20 | |
以上為升朝官 | ||||
從六品上 | 秘書省著作佐郎 大理寺丞 |
宣德郎 | 從八品 | 21 |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下 |
光祿寺丞 衛尉司丞 將作監丞 |
宣義郎 | 22 | |
從八品下 | 大理寺評事 | 承事郎 | 正九品 | 23 |
從九品上 | 太常寺太祝 太常寺奉禮郎 |
承奉郎 | 24 | |
正九品上 正九品下 從七品下 |
秘書省校書郎 秘書省正字 將作監主簿 |
承務郎 | 從九品 | 25 |
以上為京官 | ||||
三京府判官 留守判官 節度判官 觀察判官 |
正九品 正九品 |
26 | ||
節度掌書記 觀察支使 防御判官 團練判官 |
從八品 從八品 正九品 正九品 |
27 | ||
軍事判官 京府推官 留守推官 節度推官 觀察推官 |
正九品 | 28 | ||
防御推官 團練推官 軍事推官 軍判官 監判官 |
正九品 | 29 | ||
京畿縣令 縣令 錄事參軍 |
從八品 正九品 從八品 |
30 | ||
試銜知縣令事 知錄事參軍 |
31 | |||
三京府軍巡判官 司理參軍 司法參軍 戶曹參軍 法曹參軍 司戶參軍 縣主簿 縣尉 |
正九品 | 32 | ||
以上為選人 |
北宋前期 | 崇寧二年 | 政和六年 |
三京府判官 留守判官 節度判官 觀察判官 |
承直郎 | |
節度掌書記 觀察支使 防禦判官 團練判官 |
儒林郎 | |
軍事判官 京府推官 留守推官 節度推官 觀察推官 |
文林郎 | |
防禦推官 團練推官 軍事推官 軍判官 監判官 |
從事郎 | |
縣令 錄事參軍 |
通仕郎 | 從政郎 |
試銜知縣令事 知錄事參軍 |
登仕郎 | 修職郎 |
三京府軍巡判官 司理參軍 司法參軍 戶曹參軍 法曹參軍 司戶參軍 縣主簿 縣尉 |
將仕郎 | 迪功郎 |
通仕郎 | ||
登仕郎 | ||
將仕郎 |
Remove ads
宋徽宗政和年間重新釐定武官職階五十二階,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宋高宗紹興年間再釐正武官職階為六十階。
Remove ads
Remove ads
階 | 北宋前期 | 元豐三年 | 政和二年 | |||||||||||
1 | 檢校太師 | |||||||||||||
2 | 檢校太尉 | 檢校太傅 | ||||||||||||
3 | 檢校太傅 | 檢校太保 | ||||||||||||
4 | 檢校太保 | 檢校少師 | ||||||||||||
5 | 檢校司徒 | 檢校少傅 | ||||||||||||
6 | 檢校司空 | 檢校少保 | ||||||||||||
7 | 檢校尚書省左僕射 | |||||||||||||
8 | 檢校尚書省右僕射 | |||||||||||||
9 | 檢校吏部尚書 | |||||||||||||
10 | 檢校兵部尚書 | |||||||||||||
11 | 檢校戶部尚書 | |||||||||||||
12 | 檢校刑部尚書 | |||||||||||||
13 | 檢校禮部尚書 | |||||||||||||
14 | 檢校工部尚書 | |||||||||||||
15 | 檢校左散騎常侍 | |||||||||||||
16 | 檢校右散騎常侍 | |||||||||||||
17 | 檢校太子賓客 | |||||||||||||
18 | 檢校國子祭酒 | |||||||||||||
19 | 檢校水部司員外郎 |
王氏高麗
品秩 | 文宗三十年文散階 |
從一品 | 開府儀同三司 |
正二品 | 特進 |
從二品 | 金紫光祿大夫 |
正三品 | 銀靑光祿大夫 |
從三品 | 光祿大夫 |
正四品上 | 正議大夫 |
正四品下 | 通議大夫 |
從四品上 | 大中大夫 |
從四品下 | 中大夫 |
正五品上 | 中散大夫 |
正五品下 | 朝議大夫 |
從五品上 | 朝請大夫 |
從五品下 | 朝散大夫 |
正六品上 | 朝議郎 |
正六品下 | 承議郎 |
從六品上 | 奉議郎 |
從六品下 | 通直郎 |
正七品上 | 朝請郎 |
正七品下 | 宣德郎 |
從七品上 | 宣議郎 |
從七品下 | 朝散郎 |
正八品上 | 給事郎 |
正八品下 | 徵事郞 |
從八品上 | 承奉郞 |
從八品下 | 承務郞 |
正九品上 | 儒林郞 |
正九品下 | 登仕郞 |
從九品上 | 文林郞 |
從九品下 | 將仕郞 |
品秩 | 忠烈王二十四年文散階 | |
從一品 | 崇祿大夫 | |
正二品 | 興祿大夫 | |
從二品 | 正奉大夫 | |
正三品 | 正議大夫 | |
從三品 | 通議大夫 | |
正四品 | 大中大夫 | |
從四品 | 中大夫 | |
正五品 | 上 | 中散大夫 |
下 | 朝議大夫 | |
從五品 | 上 | 朝請大夫 |
下 | 朝散大夫 | |
正六品 | 上 | 朝議郞 |
下 | 承議郞 | |
從六品 | 上 | 奉議郞 |
下 | 通直郞 | |
正七品 | 上 | 朝請郞 |
下 | 宣德郞 | |
從七品 | 上 | 宣議郞 |
下 | 朝散郞 | |
正八品 | 上 | 給事郞 |
下 | 徵事郞 | |
從八品 | 上 | 承奉郞 |
下 | 承務郞 | |
正九品 | 上 | 儒林郞 |
下 | 登仕郞 | |
從九品 | 上 | 文林郞 |
下 | 將仕郞 |
品秩 | 忠烈王三十四年文散階 | |
正一品 | 三韓三重大匡 | |
從一品 | 三韓重大匡 | |
正二品 | 匡靖大夫 | |
從二品 | 通憲大夫 | |
正三品 | 上 | 正順大夫 |
下 | 奉順大夫 | |
從三品 | 上 | 中正大夫 |
下 | 中顯大夫 | |
正四品 | 奉常大夫 | |
從四品 | 奉善大夫 | |
五品 | 通直郞 | |
六品 | 承奉郞 | |
七品 | 從事郞 | |
八品 | 徵事郞 | |
九品 | 通仕郞 |
品秩 | 忠宣王二年文散階 | |
正一品 | 三重大匡 | |
從一品 | 重大匡 | |
正二品 | 上 | 大匡 |
下 | 正匡 | |
從二品 | 上 | 匡靖大夫 |
下 | 奉翊大夫 | |
正三品 | 上 | 正順大夫 |
下 | 奉順大夫 | |
從三品 | 上 | 中正大夫 |
下 | 中顯大夫 | |
正四品 | 奉常大夫 | |
從四品 | 奉善大夫 | |
正五品 | 通直郞 | |
從五品 | 朝奉郞 | |
正六品 | 承奉郞 | |
從六品 | 宣德郞 | |
七品 | 從事郞 | |
八品 | 徵事郞 | |
九品 | 通仕郞 |
品秩 | 恭愍王五年文散階 | |
正一品 | 上 | 開府儀同三司 |
下 | 儀同三司 | |
從一品 | 上 | 金紫光祿大夫 |
下 | 金紫崇祿大夫 | |
正二品 | 上 | 銀靑光祿大夫 |
下 | 銀靑榮祿大夫 | |
從二品 | 上 | 光祿大夫 |
下 | 榮祿大夫 | |
正三品 | 上 | 正議大夫 |
下 | 通議大夫 | |
從三品 | 上 | 大中大夫 |
下 | 中大夫 | |
正四品 | 中散大夫 | |
從四品 | 朝散大夫 | |
正五品 | 朝議郞 | |
從五品 | 朝奉郞 | |
正六品 | 朝請郞 | |
從六品 | 宣德郞 | |
七品 | 修職郞 | |
八品 | 承事郞 | |
九品 | 登仕郞 |
品秩 | 恭愍王十一年文散階 | |
正一品 | 上 | 壁上三韓三重大匡 |
下 | 三重大匡 | |
從一品 | 重大匡 | |
正二品 | 匡靖大夫 | |
從二品 | 奉翊大夫 | |
正三品 | 上 | 正順大夫 |
下 | 奉順大夫 | |
從三品 | 上 | 中正大夫 |
下 | 中顯大夫 | |
正四品 | 奉常大夫 | |
從四品 | 奉善大夫 | |
正五品 | 通直郞 | |
從五品 | 朝奉郞 | |
正六品 | 承奉郞 | |
從六品 | 宣德郞 | |
七品 | 從事郞 | |
八品 | 徵仕郞 | |
九品 | 通仕郞 |
品秩 | 恭愍王十八年文散階 | |
正一品 | 上 | 特進輔國三重大匡 |
下 | 特進三重大匡 | |
從一品 | 上 | 三重大匡 |
下 | 重大匡 | |
正二品 | 上 | 光祿大夫 |
下 | 崇祿大夫 | |
從二品 | 上 | 榮祿大夫 |
下 | 資德大夫 | |
正三品 | 上 | 正議大夫 |
下 | 通議大夫 | |
從三品 | 上 | 大中大夫 |
下 | 中正大夫 | |
正四品 | 上 | 中散大夫 |
下 | 中議大夫 | |
從四品 | 上 | 朝散大夫 |
下 | 朝列大夫 | |
正五品 | 朝議郞 | |
從五品 | 朝奉郞 | |
正六品 | 朝請郞 | |
從六品 | 宣德郞 | |
七品 | 修職郞 | |
八品 | 承事郞 | |
九品 | 登仕郞 |
品秩 | 成宗十四年武散階 |
從一品 | 驃騎大將軍 |
正二品 | 輔國大將軍 |
從二品 | 鎭國大將軍 |
正三品 | 冠軍大將軍 |
從三品 | 雲麾大將軍 |
正四品上 | 中武將軍 |
正四品下 | 將武將軍 |
從四品上 | 宣威將軍 |
從四品下 | 明威將軍 |
正五品上 | 定遠將軍 |
正五品下 | 寧遠將軍 |
從五品上 | 遊騎將軍 |
從五品下 | 遊擊將軍 |
正六品上 | 耀武將軍 |
正六品下 | 耀武副尉 |
從六品上 | 振威校尉 |
從六品下 | 振武副尉 |
正七品上 | 致果校尉 |
正七品下 | 致果副尉 |
從七品上 | 翊威校尉 |
從七品下 | 翊麾副尉 |
正八品上 | 宣折校尉 |
正八品下 | 宣折副尉 |
從八品上 | 禦侮校尉 |
從八品下 | 禦侮副尉 |
正九品上 | 仁勇校尉 |
正九品下 | 仁勇副尉 |
從九品上 | 陪戎校尉 |
從九品下 | 陪戎副尉 |
李氏朝鮮散官
李氏朝鮮散官分為文職、武職、雜職(農、林、醫、工、數算、天文曆法、藝術、刑獄等各種技術官僚)和土官(不經科舉考試,直接聘任本地出身之地方中下級官吏,亦分文武兩職),文武職又稱兩班,指上朝時,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為中心,文官排列在東邊(東班),武官排列在西邊(西班)。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