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富爾人

非洲部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富爾人
Remove ads

富爾人富爾語:fòòrà;阿拉伯語:فور)是居住在蘇丹西部以及查德邊境的民族,也是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主要民族。根據1983年的資料,人口有50萬人左右。[1]

事实速览 富爾人, 分佈地區 ...
Thumb
左側深色區塊為富爾人的居住地
Thumb
達爾富爾民族運動旗幟

富爾人為非洲黑人,生活地點固定,一般以種植小米為生。在富爾人的的傳統裡,是由年長者擔任村莊管理者。其語言則是富爾語,屬於尼羅-撒哈拉語系的一支。近年來,有一些富爾人開始改說阿拉伯語。多數富爾人是穆斯林,他們之所以信仰伊斯蘭教,是起源於中古時代此地區的加奈姆-博爾努帝國佔領時期。

由於定居的生活習慣,使得他們與當地的遊牧民族巴加拉人(Baggara)有所衝突。多年來一直存在著緊張的種族關係,從2003年開始,兩者與政府,以及當地一些民族發生了達爾富爾衝突[2]

語言

富爾語是富爾人的語言,屬於尼羅-撒哈拉語系。他們也使用阿拉伯語作為通用語。

富爾語沒有書寫或符號文字系統。現在,他們使用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來書寫這種語言。大多數富爾人以富爾語為母語交流。常見的問候語包括:

  • Avilakona:早安
  • Avilakamunu:晚上好

富爾人發表演講或舉行公開活動時,經常搭配沉重的鼓聲。[3]

文化和藝術

音樂、故事和娛樂

富爾人說故事給兒童聽,讓他們遠離外界危險、留在家中。某些故事告訴兒童如果早上出門,他們會因太陽的熱而死亡,晚上出門則會被稱為「奈亞瑪」(nyama)的動物吃掉。音樂在富爾文化很常見。音樂的主要樂器是鼓,經常伴隨著慶祝活動,奏響沉重的鼓聲。[3]

建築

在富爾人的家居和建築中,最常見的建築為泥土建築。他們從地面上挖取黏土弄碎,與水混合,充分搓揉,加入稻草等其他物質。將濕潤的黏土堆積在木質腳手架上,或倒入各種大小的磚塊模具中,泥土在模具中乾燥成形後便完成了。這種技術應用於西蘇丹的大部分建築,如農舍、穀倉、外牆、宮殿,甚至是清真寺。泥土能吸收熱量,在寒冷的夜晚能夠取暖。然而,由於泥土難以抵抗風雨,建築物需要不斷修補。因其脆弱以及文化變遷、外來影響,泥土建築不再實用。[4]

服飾和身體藝術

富爾人的服裝與蘇丹人的休閒服類似,例如「賈拉比亞」(jalabiya)。賈拉比亞是從頭到腳都包覆住身體的白色服裝。很久以前,當富爾部落被阿拉伯化時,富爾婦女會多次戳破下唇,直到唇部腫脹,而這樣的嘴唇被認為是美的象徵。[5]

基因

根據古典基因標記和DNA多態性分析,富爾人與蘇丹的哈瓦茲瑪部落最為相關。這兩個族群的等位基因頻率介於亞非語系貝扎人賈林人英语Ja'alin tribe阿拉伯半島人,以及尼羅-撒哈拉語系奴巴人英语Nuba peoples尼羅特人的基因頻率之間。[6]

大約59.4%的富爾人是E1b1b英语Haplogroup E-M215父系單倍群攜帶者。其中,68.4%屬於V32亞支系,大約6.3%屬於J1單倍群。這表明亞非語系的父系基因影響重大。剩下的富爾人主要攜帶的是A3b2譜系(31.3%),而這在尼羅特人中較為普遍。[7]

從母系遺傳的角度來看,富爾人完全屬於非洲衍生的L大型單倍群英语Macro-haplogroup L (mtDNA)。在這些mtDNA族群中,L0a1(15.3%)和L1c(11.5%)相對為常見,表示富爾人祖先族群的基因融合不對稱,主要與亞非洲語系的男性而非女性交流基因。[8]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