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寺戶

為佛寺服役的民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寺戶又稱佛图户僧祗戶,是指为佛寺服役的民户。

寺户制起源自北魏,僧祗戶與佛圖戶合稱為寺戶。北魏称佛图户,其来源是罪囚與官奴;北魏沙門統曇曜在《奏置僧祇戶粟》時說:“民犯重罪及官奴以為佛圖戶,以供諸寺掃灑,歲兼營田輸粟。高宗並許之。”[1]一時之間,僧只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凡被配为佛图户者,须执洒扫役和营田役,并向寺院输粟”。唐朝實行均田制,僧尼亦被列为受田对象。[2]唐代敦煌寺院僧人占田现象十分普遍,吐蕃占领河西时,敦煌亦有寺戶,來源則是俘囚與家客、部曲、奴婢等。僧寺、尼寺牧有羊群,有寺戶協助放牧,以提供寺院羊皮、羊毛。归义军政权中后期时寺户由农奴变成“编户”,其地位有所提高。

日本古代亦有寺奴,為寺院占有地從事耕作。[3]

注釋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