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導火新聞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導火新聞線
Remove ads

導火新聞線》(英語:The Menu),是香港電視網絡所製作的社會新聞電視劇,由梁小冰周家怡楊淇王宗堯領銜主演,并由石修姜文杰郭鋒駱應鈞联合主演,編審為潘漫紅,總導演為方俊華。此劇共分為24集,為2015年香港電視網絡重點劇集。[2][3]

事实速览 導火新聞線 The Menu, 类型 ...

故事內容圍繞一份免費報紙的新聞工作者,是繼陳嘉上執導的電影《A1頭條》後鮮有以港聞版傳媒作題材的影視作品,主要探討香港傳媒的生存價值與職業道德,讓觀眾反思新聞報道取捨的背後邏輯,亦反映傳媒工作者不為人知的辛勞,包括冒着生命危險報道真相。[4][5]

Remove ads

沿革

故事背景

《導火新聞線》反映了今日的香港記者和傳媒機構心態,以及面對的困難,包括記者工作繁重卻薪資低,新聞娛樂化,新聞重量不重質,民生新聞不受重視,傳媒高層與財團利益輸送等情況。[6]

《導火新聞線》的劇本於2012年開始籌備,據香港電視網絡(HKTV)主席王維基認為,他給予旗下的劇集創作團隊最大的創作自由空間,結果創作團隊交出了兩個劇本,其中一個就是講述中港矛盾的《來生不做香港人》;另一個就是《導火新聞綫》,講述報館內不同理念的傳媒人,在新聞道德與報紙銷量之間作出取捨,甚至發生兩方面衝突的故事。王維基表示,當時他並沒有考慮題材的敏感性,只擔心劇集會否被觀眾覺得「離地」,能不能引起香港人的共鳴和反思;他看過劇本之後,雖然不敢說這是齣「神劇」,但他認為這是台前幕後全體同事的心血之作。[7]

構思

《導火新聞線》的編審潘漫紅,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系,曾擔任無綫電視的編劇及編審,編劇作品有《金裝四大才子》、《妙手仁心III》,編審作品則有《On Call 36小時》等三套。[8]

她接受《明報》訪問,指她因在新聞系就讀的關係,曾經聽師兄講述採訪一宗擾攘達八、九小時的企圖跳樓事件,他當時十分不耐煩而對面對生死關頭的人說「係就快啲跳落去(你要不就快跳下去)......」;她因此發現記者與被訪者之間利益的矛盾性,故對記者的故事有情意結,而一直很想寫以記者為題材的劇本。不過她指出,在無綫這個大機構工作毫無創作意識,因為無綫開劇的潛規則就是:上司早已決定題材。[8]

直到她轉至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任她自由發揮,她再三思量後終想起當初的心願,於2012年春天開始寫作有關香港傳媒生存價值的劇本。由於她不少同屆同學都加入傳媒機構工作,聽到很多傳媒人工作的故事,因而為劇本提供了不少靈感和資料,最終構思了《導火新聞線》這套電視劇,也圓了自己20年前的願望。[8][9]

籌備與片花

《導火新聞線》劇本於2012年4月起籌備,由於香港電視網絡實行編審與總導演互相合作的創作、製作雙軌制,潘漫紅須自行在港視總導演名單中尋找合作夥伴;但她作為編審年資尚淺,因而不太認識一班導演。介紹潘漫紅進港視的此劇創作總監林少枝遂推薦總導演方俊華予她,兩人便正式開始第一次合作[10]

潘漫紅透露,港視要求劇組有完整劇本後才開拍,寫劇本的時間因而比以前充足,劇本創作至後部時她亦有機會修改前面的內容。然而撰寫20集後的劇本十分困難,她曾構思把人的陰暗面推得更盡而打算寫方凝在大結局累死樂嘉輝,但為避免情節過於曲折而失真,最終她放棄這念頭[11]

另外,由於此劇有不少單元式新聞故事須運用大量演員,而剛起步的港視演員並不多,加上同期港視還有拍攝中的《來生不做香港人》及運用大量男演員的《警界線》,故此劇用了港視近90%演員,故事則以女角為主[12],而三大女角梁小冰周家怡楊淇則在撰寫劇本前已確定[13]

然而,早在拍攝完畢前,網上已經流傳《導火新聞線》的片段花絮[14],片段全長一分半鐘。片段內容講述梁小冰飾演的Alma,反問周家怡飾演的高級記者,為何大家同期入行,周家怡的職位却未有晉升。鏡頭一轉,片中描述Alma為提高報紙銷量,不惜登出當事人的容貌,令當事人不堪忍受壓力跳樓自殺。面對質疑,Alma指出,只有「沒有人性的人」才可以做新聞。這種不良的報導手法,卻導致一男子(陸駿光飾)拿著石油氣罐和打火機走上Alma的辦公室,要與所有人同歸於盡。片末以梁小冰的一句話作結:「如果死人塌樓可以賣錢,我會讓它賣個好價錢。」

港視於2014年10月26日在YouTube上載《導火新聞線》的正式片段花絮[15],片段全長一分鐘。片段內容講述:汪海藍(梁小冰飾)認為,報導新聞的原則就是「讀者喜歡看的故事,就值得去做;沒有人看的報紙,就沒有生存空間」;但同時又利用下屬一番調查的心血,用之與權勢人士作檯底交易。此外,片中另外還加入了車禍、爆炸、追逐新聞及當街斬人等場景,最後以「不要打算公器私用,香港還有新聞自由」作結語。

Remove ads

取景與取材

取景方面,劇中的主要場景囧報辦公室為位於葵涌的港視總部,拍攝期間由新聞部借出半個辦公室,而每個角色座位檯頭則加入切合角色的個人物品,例如符合角色性格的水杯[13][16],而為了增強道具報紙的殘舊感覺,報館內的一疊疊報紙是兩個月來導演們一同收集的成果[17]。至於劇中方凝和麥曉欣的住所則是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用的唐樓單位,單位內部由劇組從塗抹油漆開始一手一腳裝修,而方凝的藏書是由編審借出[18]。第一集的嘉年華會爆炸事件,實為於深水埗海壇街與九江街交界對出的空地取景,拍攝引起的爆炸聲甚至驚動附近居民報警,消防、警察到場了解,得知是獲批准的電視拍攝後便離去[19]。另外,據劇集片尾所述,田生集團借出寫字樓作拍攝場景、而高層人士聚餐的地方於iSQUARE「優意食堂」拍攝。

創作期間,編劇發動關係網不停約見包括突發新聞、副刊甚至娛樂版記者、傳媒人蒐集資料,甚至到印刷廠了解出版流程,如第一集中的記者會期間發生爆炸案的情節,編採室的反應和運作就是編審潘漫紅詢問任職採主的舊同學而得來。編劇亦尋遍坊間所有跟記者有關的書籍,惜講述記者見聞、心路歷程的書極少。而劇中的新聞故事方面,編劇創作劇本時鎖定了十幾件新聞行業發生過的大新聞小故事作為創作藍本,大至取材自1996年「凸周刊」社長梁天偉被斬手一案的總編輯汪海藍(梁小冰飾)被斬的情節[9],小至取材自青文書屋已故老闆羅志華先生的樂嘉輝(王宗堯飾)多年前有關塌書壓死人的報導[20]。角色方面,潘漫紅透露李楓飾演的何麗雲(麗雲姐)取材自一位喜歡咬文嚼字的編劇,而王宗堯飾演的樂嘉輝(輝爺)的形象則參考另一男編劇[13]

Remove ads

選角

選角方面,潘漫紅曾向演員簡介此劇為「新聞版《20 30 40》」,意指希望三大女主角分別代表新聞界裏三種年齡階層的人物,為20歲出頭的新進記者麥曉欣、30歲的採訪主任方凝及40歲的總編輯汪海藍。潘漫紅揀選梁小冰周家怡分別飾演汪海藍和方凝,是因為看過前者在港視拍攝的第一套劇集《驚異世紀》中演繹恐怖的一面,以及後者在無線電視劇集《不速之約》中內斂的演繹。而飾演麥曉欣的楊淇是由另一位編劇所推薦,王宗堯則是由總導演方俊華推薦飾演樂嘉輝,他們分別看過《20 30 40》中的楊淇與《勝者為王》裏的王宗堯,認為他們的演技能勝任[10]

拍攝及後期製作

此劇於2013年1月28日起拍攝,3月20日舉行開鏡儀式[21],並在同年8月24日完成拍攝。劇集採用全實景單機拍攝,歷時7至8個月,全劇總共24集,按此標準,時間之久為香港電視劇史上鮮有,其中拍攝新聞事件的實景尤其費時,搬運拍攝器材上車已須花半小時[13]。另外,拍攝期間,港視曾決定停止拍攝而舉辦工作坊,所有劇集改行美劇模式,此劇因而成為港視第一套美劇模式劇集,改變包括減少拖遝情節及增強留白想像空間[4]。有別於以往無綫電視劇集以製作為主導的模式,HKTV講求編導合作,而編審亦可跟隨劇組到達拍攝現場。此劇拍攝前一個月演員已收到劇本,演員不但會「圍讀」劇本,還有機會排練,而汪海藍先前的跛腳設定亦在此時修改。此外,據劇集片尾資料顯示,劇集內的特技飛車場口是由錢家班負責。另外,劇集播出前亦經過幾番波折,於拍攝完畢後不久,劇組便遇上免費電視發牌風波,香港電視網絡正式不獲發免費電視牌照,港視遂宣佈停止所有製作,而此劇當時正處於後期製作階段,劇組曾收到消息指再沒資源處理包括清除「威也」痕跡在內的後期製作工序,他們剪接好後成品的去向則須再待公司安排[13]。其後,港視營運流動電視的計畫再度觸礁,最終,劇集於拍畢一年多後在網上播放。

Remove ads

幕後工作

幕後工作人員非常注重劇情的連貫性,編審潘漫紅透露工作人員對於「連戲」的要求極高,副導演因而拍了成千上萬的道具、場景對比圖,例如劇中麥曉欣(阿咩,楊淇飾)在開會時相機帶的擺放位置及形狀需要在兩個拍攝場口完全一樣,眾人的手錶時間需要依照劇情推進而調校,扔報紙的場口在演員跳拍後報紙形狀、位置要一致等。汪海藍手臂疤痕的模樣橫跨廿集,石俊賢「被跳樓自殺」的血流披面裝容分開兩天拍攝且中間相隔了一星期,前者是化妝組及梁小冰一同記住,後者則是靠副導演Elson拍下照片予化妝師參考。凡此種種均顯示此劇製作之認真[13][17]

另外,為求獲得最逼真效果,潘漫紅表示,在拍攝方凝(周家怡飾)的屋內哭戲時,儘管已預計觀眾未必能留意到,導演仍花了一個多小時研究及預備鏡頭、打燈位置,以達到光線像月光般從屋外照向方凝臉上淚珠的效果,與此同時,劇組亦十分留意場景的細節,小至多餘的一根煙頭也要拾起,而劇中廉政公署用來蒐集證據的箱子,劇組工作人員事前亦有特別考究[22]

Remove ads

演員

劇中演員在投入角色時用了不同方法:慣演小家碧玉的梁小冰在了解角色走向後,拍攝時故意疏遠其他演員,以強化汪海藍的威嚴形象,待拍攝至中後期才配合角色與其他演員混熟[23];飾演社長的郭鋒[24]與首次擔任主角的周家怡則為角色撰寫日記、自傳,利用劇本的資料構思角色的成長經歷以便投入演出[25];新晉記者麥曉欣則屬於九型人格中的第七型人格,與飾演者楊淇的性格十分相似。她演繹時以回憶往事的方式來培養情緒[26]。另外,擔演單元角色傅永恆的陸駿光按照導演指示以沉鬱方式演出,而他於拍攝前三天自我封閉,務求把充滿鬱結的更生人士演得入型入格[27]

故事大綱

Thumb
劇中汪海藍、方凝與麥曉欣為三「師徒」,其中《雙城記》一書就由汪海藍贈予方凝再借給麥曉欣。

故事講述2012年一群記者在面對商業社會的現實下,如何彰顯公義,監察社會的過程。汪海藍(梁小冰飾)原為《榴槤日報》副總編輯,後來調任《冏報》總編輯,遇上多年前一同共事過的採訪主任方凝(周家怡飾),兩人作風迥異,更盛傳多年前她們因工作而反目。與此同時,初來乍到的記者麥曉欣(楊淇飾),畢業於哲學系,對新聞業一竅不通。三人在免費報章「囧報」碰頭,造成不少衝突。[28]

Thumb
汪海藍、方凝與石俊賢原屬好友,曾於2005年在當時為香港立法會大樓的舊最高法院大樓外一同說出對七年後自己的期望。

一天,汪海藍與方凝收到一份七年前(2005年)石俊賢(李忠希飾)寄出的禮物,揭開她們反目的導火線。禮物內附有影片,當年汪海藍、方凝與區議員石俊賢份屬好友,三人曾於中環的舊立法會大樓外說出對七年後的自己的期望,並拍下影片——汪海藍希望自己能決定香港人的報紙頭條,方凝希望自己遇上正確的事能堅持,石俊賢則以晉身立法會為目標。其後石俊賢與方凝開始拍拖,汪海藍心有不甘,三人關係惡化。一次,汪海藍收到一份石俊賢的醫療報告,結果顯示石俊賢對愛滋病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最終汪海藍決定署名刊登報道。不久,石俊賢墮樓身亡,所有人都認定他是不堪壓力而自殺,直到一名失憶少女出現。[29]

Remove ads

演員表

下表列出本劇的主角群,表格外收錄的是其他掛名主演、臨時演員、客串演員,或者其他對劇情影響較小的演員的演員資訊,並在其中精簡陳述有助於理解劇情大局的介紹。

更多信息 演員, 角色 ...

主要演員

其他主演[2]

Remove ads

迴響及回應

此劇播出後,觀眾迴響甚大,尤其網民紛紛在互聯網上討論,而劇組亦經常到網上討論區觀看留言,其中編審潘漫紅就曾以名為「導火」的用戶於高登討論區留言。當時有網民表示希望劇組回應[13],她與另一編劇商量後便具名代表劇組答謝網民支持[30]。劇集良好的口碑亦帶動港視每日平均收視逐步回升,如點播收視的「每日平均收看香港電視的獨立登入數目」,由2015年3月23日至3月31日的54,000上升至4月1日至8日的59,000[31],而隨著劇情發展,輿論話題亦隨之變化。

受傳媒工作者留意

劇集開播之初已受傳媒工作者留意 ;記者、編輯都好奇劇集把傳媒行業拍成甚麼樣子 ;《明報》中的匿名前線記者專欄就曾有文章講述突發新聞飛車情節[32],指出由於現時香港警務處的通訊已完全數碼化,記者無法再竊聽通訊內容而得悉突發事件的地點,故劇中的飛車場面現已很少在現實出現,而《壹週刊》亦曾報道,在現今網絡年代,人人都是記者,突發新聞記者的重要性愈來愈低[5]"。另外,上述《明報》專欄亦有解釋傳媒機構內部權力架構[33],指出現實中的記者、採訪主任及編輯三個階層分別都再有劃分不同職銜,劇中的設定與現實報社大相逕庭。而資深傳媒人、時事評論員李慧玲在其網上時事評論節目《一錘定音》內表示,劇集存在很多反思空間,例如總編輯汪海藍決定用明星人狗交作頭條而放棄憤怒市民報復區議員的爆炸案新聞,看似是汪譁眾取寵,但也視乎報道的角度,若以動物權益的角度探討並無不可。她又以方凝堅持富商虐妻的頭版新聞與汪海藍的富商局長嫖妓新聞等五宗新聞作比較,方的堅持看似正確,但汪與人檯底交易後獲得的是或涉及官商勾結證據的新聞,難以判定誰對誰錯。[18]劇集大結局後,李慧玲評論此劇時表示劇集資料搜集功夫最值得稱讚,劇情沒有太犯駁之處,惟劇中記者做偵查報道的方法比現實誇張了一點,他認為屬於戲劇性加工,指劇中做法非常危險,現實中應該交給警方處理[34]

與真實事件的巧合

劇集播出後,坊間不時形容其為「先知劇」、「預言劇」等,因為劇集於2013年拍攝,內容卻與2014年起轟動一時的事件十分相似。傳媒曾提及的事例包括劇中總編輯被斬與現實中2014年2月《明報》高層劉進圖遇襲事件、劇中報社採主及記者越權更換頭版與現實中明報更換頭版一事、劇中傅永恆被警察暗角毆打與現實中2014年10月雨傘革命期間警察暗角毆打曾健超一事[35][36][37]、以及劇中麥曉欣(阿咩)家庭暴力的情節與現實中行政長官梁振英和當時仍然在世的次女梁齊昕涉嫌遇上家庭暴力,劇中露宿者譚娥照顧的女孩被父親遺棄後被遣返內地一事和現實中肖友懷事件相類似,與及劇中被虐打的富商妻子和現實中受家庭暴力的梁齊昕同樣被指有情緒問題。

潘漫紅在解釋巧合的情節時指,劇組當初根本預計不到劇集何時播出,創作劇本時並無推測香港日後的情況,種種巧合只是因為太陽底下無新事,現實比戲劇更荒謬[9]

道具、化妝認真

觀眾讚揚劇中道具細緻認真,一瞬即逝的道具亦一絲不苟,切合故事背景,有別於無綫電視劇集的粗疏。例如劇中提到2005年石俊賢議員(李忠希飾)被人丟下樓時,有一女子(何詠雯飾)於附近無意中以菲林相機把這情境拍下,而當時她使用的道具正是2000年初出產的CANON EOS 300。此相機機身輕巧,適合女性用家,符合角色設定。另一情節為方凝(周家怡飾)回憶2005年初出道時出席一個關於關懷露宿者的記者會,同場的另一名記者的手提電話正是當時的新款式手提電話Panasonic X800。

化妝方面,劇中汪海藍(梁小冰飾)於第2集被斬因而手臂留有傷痕,而其後的集數角色均以冬裝示人,直至第22集汪海藍露出手臂,觀眾則發現手臂上疤痕的位置及傾斜度與第2集的一模一樣,因此大讚製作認真,對連貫性的要求嚴謹[38]

副導演接受訪問時表示當初只想認真工作,並無預計觀眾會留意到這些細節,更讚揚觀眾的用心[17]。主角之一的梁小冰回應指工作人員非常認真,遇上沒有近鏡拍攝手臂的場口仍要求化妝補上疤痕。編審潘漫紅則解釋劇中使用的舊式相機是來自其中一位編劇,他們撰寫劇本時已考慮道具問題[13]

宣傳

在此劇播出前,港視已播出多套劇集,但一直未有公開的宣傳活動。港視主席王維基在專欄表示,由於港視以網絡電視形式播放節目,而觀眾群尚未固定,故認為於公眾地方舉辦的宣傳活動成本效益不如社交網絡上的宣傳[39]。隨著劇集熱播,港視於2015年3月14日在將軍澳東港城舉行第一次宣傳活動,而第二次亦為劇集最後一次宣傳活動,為4月3日於尖沙咀旺角舉行的開篷巴士巡遊。三月底,劇集播放至約一半時,港視首度為劇集於戲院賣廣告宣傳[40]。另外,劇集口碑甚佳,港視每日收視亦回升,此劇播至第18集時開始有冠名贊助,贊助商為幸福醫藥,亦為香港電視第三套獲得冠名贊助的劇集。

此外,劇集播放至第21集時,方凝突然向麥曉欣表白,由於劇情鋪排和事前的公開資料均無着墨於此,觀眾因而反應甚大,飾演方凝的周家怡表示劇組一直不希望公開此一故事線,讓觀眾猜想一下兩名女角色的關係[41],而編審潘漫紅則透露當初劇本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感覺到方凝會有這個傾向,而劇組早料到觀眾看到這條「同性戀」故事線後會有很大反應,他們不希望讓它模糊了劇集焦點,所以一直沒公開這故事線,但劇組明白傳媒報導的需要,最終把王子健與方凝的故事線資料公開[13]

劇組的反思

此劇開播以來獲得不少好評,劇組對觀眾支持表示感激,但當演員、編審接受訪問時,他們紛紛表示幾年後重看,發覺當初可做得更好,編審潘漫紅就曾說過,她認為劇本其中一個不足之處,就是對七年前汪海藍在工作上的狠勁刻畫不夠,她指劇本著重了汪海藍與方凝之間的感情瓜葛而忽略汪的工作態度。[22]

开拍续集

由於反響熱烈,此劇其後於2015年12月開拍電影版,由王宗堯周家怡楊淇領銜主演,電視劇集版頭號主角梁小冰則暫未能抽空參演,編劇則用回原有編審潘漫紅[42]

記事

  • 2015年3月5日:第一集中約八分鐘片段上載至YouTube及香港電視應用程式供網民欣賞。
  • 2015年3月10日:本劇播放第一集,並延長播放時間至20:30。

提名及獎項

2015年度YAHOO!搜尋人氣大獎

更多信息 獎項, 單位 ...

觀眾在民間電視大奬2018

此劇於2018年於香港開電視播出,故可獲提名資格,惟未能入圍各個獎項的最終候選名單。

參考資料

製作團隊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