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尼亚卢卡
波黑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尼亚卢卡[2](塞尔维亚语:Бања Лука/Banja Luka,發音:[bǎɲa lǔːka] ⓘ),又譯班雅盧卡,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实体之一塞族共和國的城市及市镇,位于该国西北部弗尔巴斯河畔。为该国第二大城市,塞族共和国第一大城市及其事实上的首府。巴尼亚卢卡是波斯尼亞地區西北部森林茂密的波士尼亞克拉伊納地区的传统中心城市。城市面积为1,238.91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数量为185,042人,其中138,963人居住在中心城区。
该市有巴尼亚卢卡大学和塞族共和国大学临床中心,以及诸多波黑国家层次上和塞族共和国实体层次上的机构。该市在前南斯拉夫国家中以其林荫大道、花园及公园而著称。巴尼亚卢卡为2018年欧洲体育城市。
Remove ads
歷史
雖然巴尼亞盧卡最早在文獻中被提及是在1494年2月6日,但是其城市的歷史可追溯至古代。巴尼亞盧卡仍然保存有羅馬帝國時代的城堡。巴尼亞盧卡附近都屬於伊利里亞王國。在羅馬征服之後,劃入伊利里庫姆的一部份。在此之後,伊利里庫姆被分為潘諾尼亞和達爾馬提亞。雖然斯拉夫人是怎樣遷居來到這裡仍有不得而知的部份,斯拉夫人在7世紀開始在巴尼亞盧卡附近定居。
巴尼亞盧卡首次被提及是在1494年烏拉斯洛二世的文書當中,巴尼亞盧卡這個名字的來源仍然不明,有說法認為是意為總督(ban)的草地或峽谷(luka),但仍不能確定,也有說法認為是來自于banja(入浴)、bajna(值得驚訝的)和luka(港)組合而成。另外,也有人認為是來自于匈牙利語和斯洛伐克語中的煤礦一詞等說法。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波斯尼亞時期,巴尼亞盧卡是波斯尼亞的的中心都市,今日城市的主要街道就是在這個時期修築。巴尼亞盧卡最有名的帕夏是在1566年至1574年期間的統治者波斯尼亞人菲爾哈特·帕夏·索科羅維奇(Ferhat-paša Sokolović)[3]。菲爾哈特·帕夏是奧斯曼時期建設巴尼亞盧卡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人,他實施了手工業、小麦倉庫、浴場、清真寺等超過200個建設計劃。清真寺建設期間,附近的住宅地區鋪設了下水道設施,並且修建了道路等基礎設施。巴尼亞盧卡的經濟和都市化得到了進步,成為波斯尼亞政治、經濟的中心之一。
1688年,巴尼亞盧卡在哈布斯堡軍隊的侵略下被破壞,然而城市很快就得到了開發。在此之後,奧地利軍隊多次入侵這裡,巴尼亞盧卡因軍事上的作用爾得到開發,成為了軍事戰略中心。19世紀,巴尼亞盧卡近郊建設了正教的教會和修道院。早期工業化也得到了進展,修建了麵粉工廠、啤酒廠、磚廠、紡織工廠等重要建築物。巴尼亞盧卡雖然在地區內是各方面都居於領先地位的城市,但直到奧匈帝國統治為止,都和波斯尼亞的其他地區一樣,並未實現現代化。直到19世紀後期才開始出現鐵路、學校、工廠等基礎設施,日益西歐化。逐漸現代化的巴尼亞盧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是南斯拉夫王國弗爾巴斯河省的省府。
巴尼亞盧卡作為維爾巴斯河省的省府,在首任總督斯維蒂斯拉夫·米羅薩夫列維奇(Svetislav Milosavljević)執政期間急速發展。在此期間,修建了總督官邸和行政大樓、塞爾維亞正教會的聖三一教堂、劇場、博物館等建築,還翻修了文法學校,擴建了師範學校,修築了橋樑和公園。1930年時,巴尼亞盧卡有125座小學校。在這個時期,還產生了具有革命色彩的社團和學生俱樂部組織,巴尼亞盧卡自然成為這一地區的反法西斯運動組織的中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巴尼亞盧卡被克羅地亞的烏斯塔沙的統治。巴尼亞盧卡幾乎所有地位較高的塞爾維亞人和塞法迪猶太人都被驅逐,被安置到附近烏斯塔沙設置的亞塞諾瓦茨集中營和斯塔拉格拉迪什卡集中營等集中營。1942年2月7日,克羅地亞的方濟各會修道士米羅斯拉夫·菲利波維奇(Miroslav Filipović)率領的烏斯塔沙勢力在巴尼亞盧卡近郊的杜拉庫利奇(Drakulići)和莫提克(Motike)、薩爾戈瓦奇(Šargovac)等地對塞爾維亞人展開了屠殺,其中有不少是孩子。市內的所有的正教教會都被烏斯塔沙破壞。巴尼亞盧卡在1945年4月22日解放。
Remove ads
1969年10月26日和10月27日,巴尼亞盧卡遭到了兩次里氏震级達6.0級和6.4級的兩次地震的襲擊,眾多建築物受損。15人死亡,數千人負傷[4]。市中心泰坦尼克(Titanik)地區的一座大型建築被夷為平地,之後這裡修建了中央廣場。在南斯拉夫全國的幫助之下,巴尼亞盧卡得到了重建。這一時期,有不少來自附近村莊和黑塞哥維納地區的塞爾維亞人遷居來到巴尼亞盧卡。
1990年代前期,隨著波黑戰爭的爆發,巴尼亞盧卡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宣佈獨立之後,塞族共和國也宣告獨立,巴尼亞盧卡是塞爾維亞人地區的爭執中心。在克羅地亞戰爭和波黑戰爭的1991年至1995年期間,巴尼亞盧卡近郊的曼尼察山麓曾建有曼尼察集中營[5]。曼尼察集中營在國際壓力之下曾在1993年後期關閉,在1995年10月又重新啟用。當時有約4,500人至6,000人被關押在集中營,主要是來自桑斯基莫斯特和巴尼亞盧卡地區的非塞爾維亞人。1995年,波斯尼亞系政府攻佔集中營時,在集中營發現了被殺害的85具遺體。曼尼察集中營是由南斯拉夫人民軍和塞族共和國当局設置,用於收容監禁克羅地亞人和波斯尼亞人男性民族主義者。
在戰爭中有大約4萬名塞爾維亞人逃離克羅地亞[6]。同時,巴尼亞盧卡幾乎所有的克羅地亞人和波斯尼亞人都離開了這裡,有16座清真寺被破壞[7]。法院要求巴尼亞盧卡當局對破壞清真寺的行為支付4,200萬美元[7]。然而巴尼亞盧卡地方法院在後來以3年時效為由推翻了判決[8]。波斯尼亞人社區不服判決,發誓要提出上訴[9]。2001年,數千名塞爾維亞人民族主義者在波斯尼亞人舉行的歷史可追溯至16世紀的費爾哈迪亞清真寺(Ferhadija)的重建儀式上發起了襲擊[10][11][12][13]。有跡象表明警方和襲擊有關[14]。發起暴動的40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被逮捕[15]。
Remove ads
地理
位於海抜163米處,城市南方90公里有弗爾巴斯河流過。巴尼亞盧卡位於被山丘包圍的窪地,市內有眾多泉水。巴尼亞盧卡附近是廣闊的森林地帯,稍遠處則是山地。巴尼亞盧卡位於巴尼亞盧卡低地,也是山地標高的過渡區。附近較為知名的山峰有曼尼察山(1,214m)、切門尼察山(1,338m)等,這些山峰都屬於迪納拉阿爾卑斯山脈。
巴尼亞盧卡屬大陸性氣候,冬季嚴酷而夏季溫暖。全年最溫暖月份是七月,平均氣溫在21.3°C。全年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平均氣溫是0.8°C。
巴尼亞盧卡的年均降水量約有988 mm,平均每年有143田是雨天。由於緯度的關係,巴尼亞盧卡幾乎每年都下雪。常有來自北部和東北部的強風吹拂巴尼亞盧卡。有時自南部吹來的風會帶來溫暖的天氣。
人口
2013年人口普查时巴尼亞盧卡有185,042名居民,其中塞爾維亞族佔據了壓倒性多數[18]。一些來自克羅地亞的塞爾維亞族難民也被包含在內。波黑戰爭時期的1992年至1995年期間,有6萬人波什尼亚克族和克羅地亞族人離開或被驅逐出城市[19]。雖然一些波什尼亚克族人和克羅地亞族人回到了巴尼亞盧卡,但人口仍未回到戰前的水準。1991年人口普查時,巴尼亞盧卡的人口有195,692人。
Remove ads
政治
巴尼亞盧卡是波黑实体之一塞族共和國的首府,擔當著重要的作用。許多政府機構的總部都設置于此。塞族共和國政府和塞族共和國國民議會位於巴尼亞盧卡。波黑中央政府的增值稅(VAT)管理局和儲蓄保險機構,波黑中央銀行的支行(前塞族共和國國立銀行)也設在這裡。奧地利、克羅地亞、法國、德國、塞爾維亞、英國、美國在巴尼亞盧卡設有領事館。
經濟

雖然1990年代早期的波黑戰爭並未給巴尼亞盧卡的經濟帶來直接影響,但工業技術等重要領域陷入低迷,在此之後的四年經濟停滯。然而在近年,金融部門取得了重要的地位。2002年,新設立了巴尼亞盧卡證券交易所(Бањалучка берза, Banjalučka berza),并開始了交易。隨著巴尼亞盧卡經濟活動的活躍、投資家和上市公司正在增加。塞族共和國電信和莫德萊卡精油所(Rafinerija ulja Modriča)、飲料企業巴尼亞盧卡皮瓦拉(Banjalučka Pivara)、Vitaminka等企業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并進行交易,除了來自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等地的投資者之外,現在還有來自歐盟諸國的投資基金和挪威、美國、日本、中國的投資者。塞族共和國證券委員會(Комисија за хартије од вриједности Републике Српске, Komisija za hartije od vrijednosti Republike Srpske)等金融部門的總部也設在巴尼亞盧卡,巴尼亞盧卡正在成為金融中心。在1981年,巴尼亞盧卡的GDP是南斯拉夫平均水準的97%[22]。
文化

巴尼亞盧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多樣的文化。市內有多座博物館,如波斯尼亞克拉伊納博物館和在1930年代設立的民俗誌博物館、塞族共和國現代美術館。此外,還有國立劇場和國立圖書館,以及眾多建於20世紀前期的劇場。巴尼亞盧卡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Banski Dvor建于1930年代,當時是維爾巴斯河省總督的官邸。市中心的象徵性建築物有國會和音樂廳、畫廊、國營電視台、餐廳等。也是現代塞族共和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市中心可看到要塞建築Kastel,雖然保存狀況并不是很好,這座建築仍是巴尼亞盧卡的主要景點之一。要塞位於維爾巴斯河左岸,給城市帶來了獨特的魅力。在夏季,還在要塞進行演唱會。
巴尼亞盧卡有眾多文化藝術團體,其中最古老的是「Pelagić」,設立于1927年,是波黑同類團體中歷史最長的[23]。此外,在夏季巴尼亞盧卡還舉辦有各種文化活動,其中大多都和音樂及藝術有關。
體育
巴尼亞盧卡有著名的足球場和數個戶外體育場。當地的手球俱樂部和足球俱樂部的名稱是博拉奇(Borac),意為戰士。籃球俱樂部的名稱則是來自于巴尼亞盧卡釀酒廠,名為巴尼亞盧卡皮瓦拉。巴尼亞盧卡有參加波赫超級足球聯賽賽事的球隊巴尼亞盧卡戰士足球俱樂部和參加塞族共和國甲級足球聯賽的FK BSK巴尼亞盧卡足球俱樂部、FK奥姆拉迪納茨巴尼亞盧卡足球俱樂部兩支球隊及FK Naprijed巴尼亞盧卡四家足球俱樂部。手球俱樂部也有著悠久的傳統,RK巴尼亞盧卡戰士是1976年的歐洲冠軍,1975年的歐洲亞軍,1991年的IHF杯獲得者。網球和在維爾巴斯河舉行了漂流等其他體育運動也十分盛行。
觀光
巴尼亞盧卡附近有著美麗的自然,適宜觀光,市內也有很多住宿設施[24]。市內和附近的溫泉及水療吸引了眾多觀光客。巴尼亞盧卡是多樹木的城市,有著「綠城」的愛稱。市中心有眾多歷史建築物,也有很多餐館等飲食場所。巴尼亞盧卡的其他景點還有巴尼山和克魯帕附近維爾巴斯河的瀑布。維爾巴斯河漂流現在在當地的觀光客中也十分流行。釣魚和攀岩,從巴尼亞盧卡至亞伊采之間的維爾巴斯河峽谷遠足等觀光項目。
交通


巴尼亞盧卡國際機場(IATA:BNX,ICAO:LQBK)位於距巴尼亞盧卡23公里處,目前有B&H航空運營的前往蘇黎世國際機場的航班,每週三班。此外還有包機,也有薩拉熱窩國際機場的後備機場功能。在冬季其氣候條件往往比薩拉熱窩國際機場要好。
巴尼亞盧卡是構成波黑鐵路網的塞族共和國鐵路路線網的拠点,有前往波黑北部的城市和薩格勒布(毎日兩班往返)、貝爾格萊德等地的列車。由於波黑戰爭導致路線網興建較慢,加之車輛不足,鐵路服務並不發達。巴尼亞盧卡有通往波黑各地和歐洲各國的長距離巴士。歐洲高速公路661号線(M-16号線)途徑巴尼亞盧卡至拉克塔希,拉克塔希至克羅地亞國境的路段為兩車道,目前這一路段正在進行升級為高速公路的施工。
市內的主要公共交通是公共汽車,有30條以上的公共汽車路線鏈接市中心和郊區。出租車也是常用的交通方式。
友好城市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