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氏量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氏量表(英語:Barthel scale)是復健醫學上用於評估患者是否具備自行完成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量表。每個項目皆可依據該患者能否獨力完成給予由高至低的評分[1]。本量表使用十個項目來衡量各種日常活動。患者獲得評分越高,出院後能夠在家獨立生活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評估每個項目時,患者需耗費的時間、體力與完成度可以做為各項目評分的參考。
![]() |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所處的環境也會出現影響各項目得分的外在因素。若其生活於非典型的家庭環境,其獲得的評分將會較低(例如家裡空間狹窄增加患者移動上的阻礙,則與活動相關的評分將會較低)。因此,如果環境影響該患者的評分,則應詳細描述並將其附註在量表中[2]。
Remove ads
歷史
1965年,Mahoney與Barthel共同提出巴氏量表,得分由0至100分[3]。1988年,Collin等人認為原始的評分標準過於誇大,導致描述並不精確。隨後,他們提出修改版本,分數的最小單位設定為1分,每個項目分為0至20分,20分代表該患者在執行該項目時可以完全獨立[4]。這個較敏感的(意即,好與更好、差與更差之間的評估被放大)版本對患者各項日常活動執行能力的評估進行更加嚴格的區分。它的適用範圍不僅適用於住院後康復的評估,也可用於家庭照護和社區照護等領域[1]。巴氏量表是最早用於評估患者執行日常活動能力的方式之一,它的提出將職能治療師的實務操作上推進至評估、量化患者功能的階段[1]。
巴氏量表的有效性與泛用性已經受到證實,目前已經被廣泛用於各類型的診斷或各環境的評估[5]。巴氏指數表現出較高的評分者間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以及再測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依序為0.95及0.89。此外,其也表現出與其他用於評估身體機能指標的高度相關性,約為0.74至0.8[1]。然而,有研究指出巴氏量表在中風的臨床評估中較不精確[6]。
Remove ads
評估項目與級距
巴氏量表總分為100分,依據患者能否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由低至高分為五個級距。附表為巴氏量表的詳細內容:[7][8]
將上述各項得分加總後,即可將患者分類至對應的級距:
- 完全依賴:0分-20分
- 嚴重依賴:21分-60分
- 中度依賴:61分-90分
- 輕度依賴:91分-99分
- 完全獨立:100分
Remove ads
參見
- Modified Rankin Scale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