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吉納法索古冶鐵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吉納法索古冶鐵遺址(法語:Sites de métallurgie ancienne du fer du Burkina Faso)是分布於西非內陸國家布吉納法索5個古代冶鐵遺址的集合,用於從礦石中提煉生鐵。這些遺址最早可追溯至約公元前800年,距今已有超過2,700年的歷史,它們為該地區最古老的冶鐵場址。2019年,由於作為古代金屬加工的典範案例,這些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遗产。
世界遺產委員會指出,這些遺址見證該地區2,700多年來冶鐵工藝的演變過程。在歐洲人殖民前,此地的冶鐵技術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這些古冶鐵遺址除了可以發現技術的變化,更可透過其規模,發現冶鐵逐漸集約化。對照西非社會結構逐漸複雜,冶鐵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這些遺址見證冶鐵技術對非洲聚落歷史的重要貢獻,而不僅僅是布吉納法索人民的歷史。
Remove ads
遺產組成
布吉納法索古冶鐵遺址包括5處遺址,分布於布吉納法索的不同省份,分別為位於蒂韋加(Tiwêga)、亞馬內(Yamané)、金迪博(Kindibo)、貝庫伊(Békuy)和杜魯拉(Douroula)等城鎮,包含15個立式爐灶、若干熔爐基座、礦坑及居住遺跡[1]。這些遺址的大型自然通風爐高度可達5公尺,採用直接感應式,僅需要環境氣流即可運行。其他較小的熔爐需要使用风箱才能運行。大型熔爐僅在布吉納法索的少數地區發現,而較小的熔爐則遍布全國[2]。
1890年代法國開始於西非殖民,1919年建立法属上沃尔特之後,這些古老的熔爐逐漸減少使用頻率[3],儘管今日這些冶鐵爐已不是當地供應生鐵的主要來源,村莊的鐵匠們仍用這些冶鐵爐小規模供應鐵器,以及作為宗教儀式之用途[4]。
蒂韋加遺址位於布吉納法索中北部桑馬滕加省首府卡亞西邊約5公里處的蒂韋加(Tiwêga)。蒂韋加遺址包含3個直接感應加熱爐。根據口頭傳說,這些熔爐可能建於15至18世紀之間,在法國殖民時期仍在使用,但需要更多的考古研究來確定熔爐的年代。由於這些熔爐的年代較新,與其他地區的熔爐相比,它們的情況較為完善。[5]
亞馬內遺址在布吉納法索中北部巴姆省的亞馬內。亞馬內遺址與金迪博遺址包含多個類似蒂韋加遺址的大型熔爐,其熔爐歷史可追溯到13-14世紀,在遺址周圍有較小的熔爐建於15世紀之後。[6]
金迪博遺址在布吉納法索中北部宗多馬省的金迪博(Kindibo)。金迪博遺址的熔爐與蒂韋加、亞馬內遺址類似,其歷史可追溯到10-11世紀,在遺址周圍亦有較小的熔爐建於15世紀之後。[6]
貝庫伊遺址在布吉納法索西部圖伊省的貝庫伊(Békuy)。貝庫伊遺址因其大量堆積的爐渣而顯得不同尋常,爐渣在熔爐遺址附近形成高達11公尺的爐渣堆。該遺址的熔爐年代估計為公元前500-前400年,為該地區第二古老的遺址。部分熔爐位於地下,需要使用风箱。[2]
杜魯拉遺址在布吉納法索西部穆翁省的杜魯拉(Douroula)。杜魯拉遺址的年代估計為公元前8世紀,此遺址為布吉納法索已知最古老的冶鐵地點。此遺址證實約公元前500年冶鐵技術已在此區域廣泛流傳。[1]
世界遺產登錄
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在2019年6月至7月,於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開,由布吉納法索申報的項目「布吉納法索古冶鐵遺址」經大會通過,為布吉納法索第3個世界遗产。世界遺產編號為1602號。[1]
世界遺產委員會指出,這些遺址見證該地區2,700多年來冶鐵技術的演變過程,從公元前8世紀的杜魯拉遺址、公元前5世紀的貝庫伊遺址、10-11世紀的金迪博遺址、13-14世紀的亞馬內遺址、15至18世紀的蒂韋加遺址,跨越超過兩千年的古冶鐵遺址,除了可以發現技術的變化,更可透過其規模,發現冶鐵逐漸集約化,對照西非社會結構逐漸複雜,冶鐵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這些遺址見證冶鐵技術對非洲聚落歷史的重要貢獻,而不僅僅是布吉納法索人民的歷史。[1]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 (iii)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 (iv)关于呈现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建筑类型,或者建筑及技术的组合,或者景观上的卓越典范。
- (vi)具有显著普遍价值的事件、活的传统、理念、信仰、艺术及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连结(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该基准应最好与其他基准共同使用)。[1]
布吉納法索古冶鐵遺址包含5個項目:[7]
Remove ads
傳統文化與保護
在布吉納法索的村莊裡,從礦石中提煉鐵的過程與聚落的傳統息息相關,鐵匠在聚落裡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們被視為神與人之間的調解人,在宗教儀式中,鐵匠向祖先祈禱以求獲得神諭與力量。儘管今日鐵器加工的主流模式已改變,傳統鐵匠仍具一定的社會地位,在儀式中仍擔負重要的職責,並為聚落小規模供應鐵器。[8]
這些遺址對於布吉納法索冶鐵歷史,與傳統技術傳承具有重大意義,受到國家的保護。2019年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報告提出需要儘快保護這些遺址。現階段雖然這些遺址在聚落中被視為神聖的地點而不被破壞,但實際上僅有杜魯拉遺址已展開保護工作。世界遺產委員會呼籲需要有更多的工作以保護這些遺址,以免受到自然環境造成的損害。[9]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