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赖恩·威尔逊
美國音樂家、歌手、詞曲作者和唱片製作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赖恩·道格拉斯·威尔逊(英語:Brian Douglas Wilson,1942年6月20日—2025年6月11日)是一位美國音樂家、詞曲作家、歌手及唱片製作人,為海灘男孩的共同創辦人皆首任主唱。他經常被譽為天才,以其對流行音樂創作的新穎手法與錄音技術的精湛掌握著稱,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最具創新性與影響力的詞曲作者之一。[1][2]
威爾森的製作成就為流行音樂獲得作為藝術形式的肯定鋪路,也促成了唱片公司旗下藝人前所未有的創作自主時代。他被視為多種音樂風格與運動的重要人物,包括加州之梦、藝術流行、迷幻音乐、室內流行、前衛音樂、龐克、另類創作與陽光流行等。自1980年代起,他的影響力亦延伸至後龐克、獨立搖滾、情緒搖滾、夢幻流行、渋谷系與chillwave等音樂風格。他曾獲得多項業界殊榮,包括兩座葛萊美獎與甘迺迪中心榮譽獎,並獲金球獎與黃金時段艾美獎提名。他於1988年入選摇滚名人堂,2000年入選歌曲作者名人堂。
Remove ads
生平

布萊恩·威爾森於1942年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英格爾伍德,兩歲時隨家人搬遷至霍桑。他的音樂風格深受乔治·格什温、四人組合The Four Freshmen、製作人菲尔·斯佩克特以及作曲家伯特·巴卡拉克等人影響。[3]
威爾森於1961年開始音樂職業生涯,當時他與弟弟丹尼斯·威爾森與卡爾·威爾森,以及表親迈克·洛夫與好友艾爾·賈丁共同組成「海灘男孩」,並負責團體的大部分作曲工作。[4][5]1962年與国会唱片簽約後,威爾森成為首位被廣泛認可能夠獨自作曲、編曲、製作並演唱自己作品的流行音樂創作者。[6]
由於心理壓力、難以兼顧創作壓力與舞台演出,威爾森自1964年底起退出海灘男孩的現場巡演[7],僅偶爾出現在電視節目,並專注於作曲與錄音製作。他開始大量依賴錄音室樂手,並以製作人與編曲者的身份,嘗試突破傳統搖滾音樂的界限。特別是在貝斯的運用上,他引入錄音室樂手進行超越自身技術水準的演奏,創造出迴避根音、旋律感強的貝斯線條,打破當時的常規,並對如保羅·麥卡尼等音樂人產生深遠影響。至1960年代中期,威爾森已創作或合寫超過二十首進入美國告示牌前40名的熱門單曲,包括〈Surf City〉(1963年)、〈I Get Around〉(1964年)、〈Help Me, Rhonda〉(1965年)等冠軍作品。他被視為搖滾音樂史上最早的「作者型製作人」(auteur)之一,也是首批將錄音室視為創作工具的藝術家。
Remove ads
1966年,他製作了專輯《宠物之声》,同年發行的單曲〈美妙振动〉則大獲成功,同時也得到了諸多專業人士的高度讚譽。期間他亦著手錄製下一張專輯《Smile》,但由於精神狀況惡化,該專輯最終未能發行。此後,[8]他在海灘男孩的創作與錄音參與逐漸減少,健康亦每況愈下。進入一段長期隱居、暴食與藥物濫用的時期。[9][10]
自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期間,他接受精神科醫師尤金·蘭迪的治療,展開飽受爭議的創作與商業合作關係[11][12],1977年發表近乎個人創作的專輯《The Beach Boys Love You》,展開職業生涯的第一次復出。1980年代,在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布萊恩·威爾森》(Brian Wilson)後,威爾遜於1991年與蘭迪斷絕關係。其後他雖偶爾與海灘男孩合作,仍以個人名義持續發展音樂生涯。1999年,隨著弟弟卡爾辭世,他與海灘男孩分道揚鑣,組建以其名為名的樂團,積極展開現場演出活動,直到2025年去世前的三年。

2000年至2002年間,他展開世界巡演,其個人演出活動逐漸升溫。並開始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巡迴演出。[13]作為其個人活動的頂峰,他於2004年在凡·戴克·帕克斯與團員達里安·薩哈納賈的協助下,完成歷經37年未竟的《宠物之声》,首次在舞台上公開演出,隨後推出錄音室專輯與黑膠唱片[14]。2008年9月,他與其海灘男孩時期的唱片公司國會唱片重簽合約,發行以故鄉加州與其音樂歷程為主題的概念專輯《Lucky Old Sun》。[15]
2009年10月8日,他宣布轉投迪士尼旗下的華特迪士尼唱片,並預告將推出向喬治·蓋希文與迪士尼音樂致敬的專輯。2010年8月發行的蓋希文致敬專輯《Reimagines Gershwin》榮登《告示牌》爵士專輯榜首位。[16][17]次年10月,他發表了翻唱迪士尼歌曲的專輯《In The Key Of Disney》。[18][19][20]
2012年,他參與海灘男孩成軍50週年重聚計畫,參與錄製專輯《God Made the Radio》並自4月至9月展開世界巡演。支援成員則由麥克·洛夫領導的現行海灘男孩巡演樂隊與布萊恩本人的樂團成員組成。[21][22][23]
2014 年 9 月,威爾森出席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由比爾·波拉德執導的傳記片《搖滾愛重生》的首映。本片主要敘述關於威爾森的傳記故事。威爾森為電影貢獻了《One Kind of Love,這首歌後來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名。[24]
2015年4月,他與喬·湯瑪斯共同製作的個人專輯《No Pier Pressure》發行,這是他睽違七年推出的全新原創專輯,並邀請到海灘男孩歷代成員中的艾爾·賈丁、戴維·馬克斯與布朗迪·查普林擔任客座演出。[25]2016年3月,威爾森和艾爾·賈丁舉辦《Pet Sounds》50 週年世界巡迴演唱會,被認為是他專輯的最後一次演出。[26][27][28]
Remove ads
2010年代後期,威爾森接受了兩次背部手術,之後需依賴助行器行走。[29]2019年,由於精神健康惡化,他取消了部分演出行程。然而隔月,他在社群媒體上表示已恢復健康,並將重啟巡演。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中止演出,但在2021年8月重新展開巡演。同年11月,他發行了兩張作品:《At My Piano》,收錄重新編曲的鋼琴演奏版本[30],以及紀錄片《Brian Wilson: Long Promised Road》的原聲帶,後者收錄多首新曲與未曾發表的作品。[31]
2021年底,威爾森將其詞曲版權以5,000萬美元售予环球音乐出版集团。其中,作曲者份額部分支付了約3,200萬美元,另1,900萬美元則為根據1976年版《版權法》所擁有的「回復權」(可於特定期間內收回版權)的對價。[32]2022年,前妻瑪麗蓮(Marilyn)以她應得的一半詞曲版稅未支付為由,對威爾森提起訴訟,索賠670萬美元。[32]
2022年7月26日,威爾森於密西根州克拉克斯頓的松山劇院(Pine Knob Music Theatre)舉行與芝加哥合唱團的聯合巡演最終場。當時他被報導為「全程表情僵硬,未展現反應」。數日後,因「無法預料的健康狀況」,他的經紀團隊宣布取消其餘所有巡演場次。[33]
2024年1月30日,威爾森的妻子梅琳達·萊德貝特在家中去世。[34]翌月,官方宣布威爾森患有失智症,並於2024年5月進入新的監護安排。同年,也宣佈他於1970年為佛瑞德·韋爾(Fred Vail)製作但未完成的專輯《Cows in the Pasture》將於2025年發行,並將搭配一部紀錄專輯製作歷程的紀錄片播出。[35]由於威爾森於2025年6月去世,其遺作與最終專輯的發行日期目前尚未公布。
Remove ads
逝世
布萊恩·威爾森於2025年6月11日逝世,享壽82歲。其家屬未公布進一步詳情,包括死因。[36][37][38][39]
曾於2014年傳記電影《搖滾愛重生》中飾演威爾森的演員約翰·庫薩克寫道:「大師已離世——他是個行走的開放之心,有著能聽見天使的耳朵。這是真的。今晚願你與你所愛的人蒙受愛與憐憫。」[40]
艾爾頓·強也致敬威爾森,稱其為「最重要的音樂影響之一」,並讚譽他為「音樂天才」與「革命者」。[41]
向威爾森致敬的音樂人與藝術家還包括:林哥·史達、巴布·狄倫、卡洛·金、基思·理查兹、米克·佛利特伍德、羅尼·伍德、瑪姬·羅傑斯、葛蕾西·亞伯拉罕、克莱尔·科特里尔、南茜·辛纳特拉、朱利安·列侬、西恩·列侬、黛安·華倫、约翰·凯尔、斯蒂芬·畢曉普、奎斯特拉夫與導演卡梅伦·克罗等人。[42][43][44][45][46]
Remove ads
音乐作品
- 《Brian Wilson (album)》(1988年)
- 《I Just Wasn't Made for These Times (album)》(1995年)(電影原聲帶)
- 《Orange Crate Art》(1995年,與Van Dyke Parks》合作)
- 《Imagination (Brian Wilson album)》(1998年)
- 《Gettin' In over My Head》(2004年)
- 《Brian Wilson Presents Smile》(2004年)
- 《What I Really Want for Christmas》(2005年)
- 《That Lucky Old Sun (album)》(2008年)
- 《Brian Wilson Reimagines Gershwin》(2010年)
- 《In the Key of Disney》(2011年)
- 《No Pier Pressure》(2015年)
- 《At My Piano》(2021年)
Remove ads
獎項與榮譽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