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干陀利

蘇門答臘古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干陀利,又作干陁利近陁利斤陀利乾陀利。或误作于陁利于陀利[1]。“千”、“于”、“斤”字均应为干之讹。

干陁利国,在南海洲上,他的风俗与林邑扶南略同[2]。干陀利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一带,为该地梵名Kandari的译音。一说在马来半岛,或认为是吉打泰米尔文Kadaram的译音,或认为指霹雳州金丹,一说即三佛齐的古称。位于古代东西海上航线上,约公元5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就和中国有交通、贸易关系,直到隋朝,由于隋文帝限制奢侈品贸易。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二年(455年)八月,斤陀利国遣使献方物[3]南梁天监元年(502年)其王瞿昙修跋陁罗遣使朝贡,[4],其子vijayavarman也在公元519年五月遣使[5]

起源

随着淤泥堆积,当地的统治者被迫将港口迁到干托利所在地,随后该地独立,但还是与母国保持良好关系。其最终命运不得而知,可能被末罗瑜三佛齐吞并也可能发展成为后者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梁書/卷54》,出自姚思廉梁書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