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幽州 (古代)

西漢至五代所置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幽州中國東漢末至五代時的,前身為監察區幽州刺史部

事实速览 幽州, 國家 ...
Remove ads

沿革

漢朝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設立十三刺史部。其中,幽州刺史部地處今中國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大部以及朝鮮大部。但此时的幽州刺史部只是監察區,非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

東漢中平五年(188年)後,州成為正式的一級行政區域。幽州廣陽郡薊縣(今北京市西城區西南),領十郡一屬國:廣陽郡涿郡代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遼東屬國[4]。漢末,公孫氏割據遼東、玄菟、樂浪三郡,置平州建安中,公孫康樂浪郡帶方郡[5]。建安十八年(213年),幽州併入冀州

魏晉

曹魏黃初元年(220年),分冀州復置幽州太和六年(232年),改廣陽郡燕國景初二年(238年),平公孫氏,得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至魏末,幽州領十一郡一國:燕國涿郡代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帶方郡昌黎郡(前身為遼東屬國)。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改涿郡范陽國。泰始十年(274年),分幽州昌黎、遼東、玄菟、樂浪、帶方五郡復置平州[6]咸寧三年(277年),改封諸王,漁陽郡併入燕國。後分上谷郡廣寧郡太康十年(289年),改封諸王,以北平、上谷、廣寧三郡為燕國支郡[7]。至此,幽州領五郡二國:燕國范陽國代郡上谷郡廣寧郡北平郡(前身為右北平郡)、遼西郡[1]。後分燕國復置漁陽郡建興二年(314年)後,幽州為段部鮮卑所據。

十六國

後趙元年(319年),佔領段部鮮卑燕郡、漁陽、范陽三郡部分地域,仍置幽州。建武四年(338年),佔領幽州全境。建武五年(339年),分幽州遼西、北平二郡置營州。至此,幽州領六郡:燕郡漁陽郡范陽郡上谷郡廣寧郡代郡

前燕二年(350年),佔領後趙幽州、營州,併營州入幽州。至此,幽州領八郡:燕郡漁陽郡范陽郡上谷郡廣寧郡代郡北平郡遼西郡

前秦建元六年(370年),佔領前燕幽州、平州,併平州昌黎、遼東、玄菟三郡入幽州。建元十六年(380年),分幽州復置平州。至此,幽州仍領八郡。

後燕二年(385年),佔領前秦幽州,平州昌黎郡改屬幽州,州治遷至昌黎郡龍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建興三年(388年),代郡劉顯所據。永康元年(396年),漁陽、上谷、廣寧三郡陷於北魏建平元年(398年),遷都龍城,州治遂遷至遼西郡肥如縣(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北),昌黎郡改屬司州長樂元年(399年),燕郡、范陽、北平三郡陷於北魏。後析置建德郡石城郡冀陽郡光始二年(402年),州治遷至遼西郡令支縣(今河北省遷安市西)。光始三年(403年),分幽州建德、石城、冀陽三郡僑置并州。至此,幽州僅領遼西一郡。光始六年(406年),分幽州僑置冀州

北燕正始元年(407年)取代後燕後,幽州仍領遼西一郡。同年,遼西郡濡水以西陷於北魏,州治遷至肥如,與冀州同城而治。太興二年(432年),幽州全境陷於北魏[8]

Remove ads

北朝

北魏皇始元年(396年),佔領後燕幽州漁陽、上谷、廣寧三郡,後廢上谷、廣寧二郡。皇始二年(397年),析置密雲郡天興二年(399年),佔領後燕幽州燕郡、范陽、北平三郡。至此,幽州還治燕郡薊縣,領五郡:燕郡漁陽郡范陽郡北平郡密雲郡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北平郡併入漁陽郡皇興二年(468年),分幽州密雲郡置安州。至此,幽州領三郡:燕郡范陽郡漁陽郡[2]

北周北齊後,在幽州置總管府,總管幽定等七州六鎮諸軍事[9]

隋朝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燕郡、范陽、漁陽三郡領縣直屬於幽州。至此,幽州領六縣:薊、良鄉、安次、涿、雍奴、潞。開皇九年(589年),析置固安縣大業元年(605年),廢總管府;廢燕州,其所領懷戎、昌平二縣改屬幽州。至此,幽州領九縣:薊、良鄉、安次、涿、固安、雍奴、昌平、懷戎、潞。大業三年(607年),改幽州為涿郡[10][11]

唐朝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涿郡幽州,懷戎縣陷於高曇晟。武德二年(619年),潞縣改屬玄州。武德五年(622年),以固安縣置北義州。武德七年(624年),改涿縣為范陽縣貞觀元年(627年),廢玄州,其所領漁陽、潞二縣改屬幽州;廢北義州,其所領固安縣改屬幽州。貞觀八年(634年),瀛州歸義縣改屬幽州。乾封二年(667年),分漁陽縣無終縣。至此,幽州領十一縣:薊、良鄉、安次、范陽、固安、雍奴、昌平、潞、漁陽、歸義、無終。

武周如意元年(692年),分安次縣武隆縣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改無終縣為玉田縣。聖曆元年(698年),改良鄉縣為固節縣。至此,幽州領十二縣:薊、固節、安次、范陽、固安、雍奴、昌平、潞、漁陽、歸義、玉田、武隆。

唐朝神龍元年(705年),復固節縣為良鄉縣。景龍三年(708年),分潞縣三河縣景雲元年(710年),改武隆縣為會昌縣開元十八年(730年),分幽州漁陽、玉田、三河三縣置薊州。至此,幽州領十縣:薊、良鄉、安次、范陽、固安、雍奴、昌平、潞、歸義、會昌。天寶元年(742年),改幽州為范陽郡,雍奴縣為武清縣,會昌縣為永清縣

聖武元年(756年),改范陽郡為范陽府唐朝至德二載(757年),復范陽府為范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范陽郡為幽州順天元年(759年),建都於此,升幽州為燕京范陽府,分薊縣置廣平縣

唐朝寶應二年(763年),平定安史之亂,復范陽府為幽州,隸盧龍節度使大曆四年(769年),分幽州范陽、固安、歸義三縣置涿州建中二年(781年),分薊縣置幽都縣。至此,幽州領九縣:薊、幽都、良鄉、安次、武清、昌平、潞、永清、廣平。唐末,廢廣平縣,分薊縣置玉河縣[12]

更多信息 唐朝幽州辖县 ...
Remove ads

五代

後唐長興三年(932年),改昌平縣燕平縣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復燕平縣為昌平縣,並許諾割幽州予契丹。天福三年(938年),正式割讓幽州,契丹升幽州為南京幽都府[24]

長官

東漢幽州牧(188年-193年)

東漢幽州刺史(193年-213年)

曹魏幽州刺史(220年-265年)

孫吳幽州牧

晉朝幽州刺史(265年-338年)

附:西晋都督幽州诸军事
  • 王乂(265年-266年)
  • 卫瓘(271年-278年)
  • 严询(279年-281年)
  • 张华(282年-286年)
  • 唐彬(286年-289年)
  • 杨济(289年-290年)
  • 刘弘(293年-300年)
  • 王浚(300年-314年)
  • 刘琨(315年-316年)

晉朝幽州牧(338年-352年)

漢幽州刺史(314年)

後趙幽州刺史(319年-350年)

前燕幽州刺史(352年-370年)

前秦幽州刺史(370年-385年)

前秦幽州牧(385年)

後燕幽州牧(385年-395年)

後燕幽州刺史(395年-407年)

北燕幽州刺史(407年-432年)

北魏幽州刺史(396年-534年)

東魏幽州刺史(534年-550年)

北齊幽州刺史(550年-577年)

隋朝幽州刺史(581年-607年)

  • 宋忻(581年)
  • 陰壽(權檢總管事,帶刺史,581年-583年)
  • 田軌
  • 趙乾贊
  • 郭振武
  • 麯稜
  • 獨孤整(大業初)[113]

唐朝幽州刺史(618年-742年,758年-759年,763年-907年)

  • 羅藝(幽州總管兼任,618年-623年)
  • 喬寬(幽州總管兼任,武德年间)
  • 李瑗(幽州大都督兼任,626年)
  • 王君廓(幽州都督兼任,626年-627年)
  • 李玄道(幽州都督兼任,627年)
  • 李祐(幽州都督兼任,628年,遥领)
  • 張允濟(幽州都督兼任,贞观初年)
  • 衛孝節(幽州都督兼任,629年見任)
  • 李靈夔(幽州都督兼任,636年-640年)
  • 程知節(幽州都督兼任,642年—643年)
  • 張士貴(幽州都督兼任,643年-644年)
  • 獨孤彥雲(幽州都督兼任,贞观年间)
  • 郭振武(幽州都督兼任,贞观年间)
  • 崔幹(幽州都督兼任,贞观年间)
  • 李緯(幽州都督兼任,贞观年间)
  • 刘德威(幽州都督兼任,贞观年间)
  • 裴行方(幽州都督兼任,永徽年间)
  • 李賢(幽州都督兼任,656年-661年,遥领)
  • 李晦(幽州都督兼任,显庆、龙朔年间)
  • 高真行(幽州都督兼任,670年—676年)
  • 阎嘉宾(幽州都督兼任,唐高宗时)
  • 李崇義(幽州都督兼任,唐高宗时)
  • 李文暕(幽州都督兼任,679年-681年)
  • 李琬(幽州都督兼任,唐高宗、武后时)
  • 韦知贞
  • 杜德裕
  • 梁亶(幽州都督兼任,武周时)
  • 陳令英(幽州都督兼任,武周时)
  • 李琨(幽州都督兼任,武周时)
  • 王方平(幽州都督兼任,695年)
  • 狄仁傑(幽州都督兼任,697年)
  • 張仁愿(幽州都督兼任,697年-702年)
  • 李多祚(幽州都督兼任,702年)
  • 唐休璟(幽州都督兼任,704年)
  • 屈突仲翔(幽州都督兼任,704年)
  • 封思業(幽州都督兼任,706年)
  • 薛訥(幽州都督兼任,710年)
  • 裴懷古(幽州都督兼任,711年-712年)
  • 孫佺(幽州都督兼任,712年)
  • 宋璟(幽州都督兼任,712年)
  • 盧齊卿(幽州都督兼任,712年)
  • 甄亶(713年—715年)
  • 刘某(开元初期)[114]
  • 幽州節度使兼任(712年-742年)
  • 范陽節度使兼任(758年-759年)
  • 盧龍節度使兼任(763年-907年)

五代幽州刺史(907年-938年)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