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庭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庭州是唐朝在640年至790年间在天山北麓设置的州。州城在北庭城。
貞觀十四年(640年),始置。贞元六年(790年),陷于吐蕃[1]:31。终唐一朝,下辖四县[2]:61。辖区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境内。
历史沿革
唐朝貞觀十四年(640年),唐灭高昌之战结束后,在高昌故城设置西州。在可汗浮图城(日后称北庭城,即今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的北庭故城遗址)屯兵的西突厥叶护投降唐朝。在可汗浮图城置庭州。下辖金满县(与庭州治所同城),蒲类县(县治在今奇台县的唐朝墩古城遗址)[1]:31。西州、庭州均属安西大都护府[2]:57。
永徽二年(651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占领庭州。年底,唐军收复。次年,置轮台县。龙朔三年(677年),在庭州设金山都護府,管辖天山以北、金山以西、巴尔喀什湖以南、两河流域以东广大的羁縻府州[1]:31。
显庆三年(658年),安西大都护府移治龟兹,故府复为西州。庭州亦复置于同年。长安二年(702年),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2]:58,并建立烛龙(瀚海军)。当时“每岁调内地更发千人镇遏焉”。做为庭州常驻边军的瀚海军由1.2万名兵,0.42万匹马组成[1]:31—32。
当代研究者指,北庭都护府建立后的神龙、景龙年间,庭州的农业生产已颇为繁荣,可对外供给粮食,超过伊州、西州[1]:37。
景云二年(711年),北庭都护府升格为北庭大都护府。安史之乱后,增加北庭大都护府的行政、军事建置。宝应元年(762年),庭州增置西海县,改金满县为后庭县。大历六年(771年)九月,轮台县增置静塞军[1]:31。
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打北庭城。“北庭之人既苦回纥,乃举城降焉[2]:59。”北庭大都护、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杨袭古被杀[1]:31。“杨袭古麾下两千余众出奔西州[2]:59”。唐朝政府失去庭州及北庭之地[1]:31。
Remove ads
辖县
庭州下辖四县:后庭县、蒲类县、轮台县、西海县。各类文献对四县的设置、建制记载不一。除四县外,还曾有初属庭入州,后属西州的蒲昌县[2]:61—62。
历任刺史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